多舉措降低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

2020-02-14 08:34:59|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基於全球供應鏈網絡聯繫的日益緊密,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影響會波及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應對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企業需要從多個方面研判可行性和效果,權衡各方利弊,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並做好備選方案。”對於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減損疫情等突發事件對供應鏈的影響,金杜律師事務所海關與貿易合規團隊合夥人王峰及團隊資深律師戴夢皓日前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給出了專業建議。他們同時提及,從近年來歷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最終結果看,相關疫情雖然短期內會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均不會對其經濟基本面造成衝擊。風險釋放之後往往就是機遇的到來。

  精細化管理供應能力。企業可與供應商一道精細規劃供應能力,根據産品特點適當增加對供應情況的審核頻率,核實運輸管理並權衡運輸義務由哪一方負責更有保障,在供應規劃審核中納入二級供應能力,並考慮是否有替代供應資源。

  客觀面對合同履約問題。交付約定是合同履約的核心問題。合同雙方需要根據實際受影響程度明確目前情況對交付的影響,如是否會導致交付不能或交付延遲,該等情形是否已達成不可抗力條件等。這些問題均需要在清楚了解合同內容以及適用的合同準據法前提下進行有理有據的討論,爭取最好的解決方案。

  交付調整。增加進貨渠道、工作班次和志願者支持等可以幫助企業應對産能不足的挑戰,但企業需要確保相關應急操作不會帶來額外法律風險。針對一些涉及交付産品類型較多的大型項目,項目管理部門可考慮調整交付順序,減少潛在影響和損失。

  確認並保障國際運輸。在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一些國家和地區先後加強了對自中國進口貨物的檢驗檢疫,並暫停了部分航班和船運航次等。對此,企業需要及時關注相關變動,確認並保障運力。

  明確支付相關條款及權責。企業需要審慎評估合同條款對自身的影響,特別是那些與交付、支付相關的條款,包括但不限于交付條件、交付方式、交付條款、交付阻斷/中斷條款、支付條款、不可抗力條款、免責條款等。只有明確相關內容背後隱含的實質法律權利義務,才能實施切實的解決方案。

  準備完整細緻的合同文本。合同爭議的發生多與合同文本約定不明導致雙方理解偏差相關,完善的合同文本需要考慮多方面的潛在影響和因素,並應盡可能將談判成果以文字固定下來對合同雙方予以保護。企業務必重視合同準備,並可基於業務模式準備多個版本的合同,或對關鍵合同條款進行模組化準備,以有效應對不同情況。(記者 湯莉)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