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企業危中尋機信心不移
當前,中國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在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支持下,大批外向型企業全面復工。據外貿外資協調機制監測,截至3月30日,8756家重點外資企業中,66.9%的企業産能恢復率超過70%。但與此同時,疫情正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給中國外貿企業、外資企業復産達産帶來了新的挑戰。
新挑戰促企業積極求變
當前,在到崗復工方面存在難題的企業人士由本地轉為外籍,國內人員返崗進度加快,但外籍高管、技術人員離境來華受到更多限制。德莎公司是全球領先的自粘膠帶製造商之一,為工業、建築業以及終端消費者提供自粘膠帶産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面對外籍員工返華難題,德莎亞太區首席創新官梅維平説:“目前德莎主管採購和研發的幾位外籍高管仍然滯留在德國。雖然可以通過視頻會議和遠程辦公的方式與國際客戶和供應商溝通,但還是希望疫情能夠儘早結束,恢復正常的國際往來。”
供應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整個生産停擺,而受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的影響,供應鏈中斷點從中國移至境外,國內産業鏈、供應鏈加快修復,但歐美日韓多處工廠停擺,外資企業所需部分高技術中間件、新材料面臨斷供。蘇州通富超威總經理曾昭孔説:“目前公司雖然復工了,但很多零部件産品的供應商還沒有完全復工,部分地區的運輸仍然受阻,對供應鏈是巨大考驗。此外,由於國際航班停飛及貨倉減少,産品的進出口也受到一定限制,導致成本增加。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正在積極調整庫存和生産方案,國際客戶方面也給予了理解和支持。”
與此同時,物流堵點也從國內變成國際,歐美多地港口關閉,航線停飛,空中運力縮減了一半,費用大幅上漲。對於需向全國各省區市發運貨物的公司而言,其員工每完成一次跨省際運輸就可能需要進行14天隔離。企業只能採取更換貨運司機的方式,但這無疑會使物流速度降低、成本上升。
惠而浦(中國)是合肥市高新區第一批經過政府驗收可以復工的企業,已于3月底完成採購、品質、生産、物流、出口等供應鏈的全面打通,並基本完成第一季度訂單交付。惠而浦集團全球副總裁兼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艾小明對國際商報記者説:“儘管交貨時間不斷受到影響,但為保障出口産品交付總量,公司已採取陸改水物流運輸方式,將現階段疫情對出口的影響降到最低。”
精準幫扶提振外企信心
此外,出口訂單的痛點也從産能不足轉為外需萎縮。境內企業産能逐步恢復,但境外需求下降,訂單被取消或延遲,對企業的生産經營造成了新的衝擊。黑龍江省林科木業總經理潘曉玲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公司90%以上的訂單來自國際客戶,前期公司已在商務部門的幫助下申請了不可抗力證明,為企業減少了相當一部分損失,現有訂單的履約率也達到了90%。但公司目前卻面臨著國外客戶不斷流失的風險,給下個季度的産能制定帶來了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外企集聚的各個地區迅速開展行動,對外企展開精準幫扶。針對海外疫情蔓延導致的企業訂單萎縮等問題,山東、浙江等地紛紛召開了部署穩外貿穩外資專題工作會議,通過創新工作方式啟動網上展會相關工作,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積極發揮貿促會及商會的作用,加強與各國當地商會溝通聯繫,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産業經濟係教授徐佳賓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對於外貿、外資企業面臨的困難,地方政府要積極做好服務,針對企業反映的資金、設備、原材料、運輸等困難及時予以協調解決。疫情的發生雖然給部分行業發展帶來挑戰,但也為一些行業崛起提供了轉機。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強化自身供應鏈多維建設,加強全球供應鏈的韌性管理,不要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建立多重供應渠道,有效降低突發事件的衝擊。”(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