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不斷流 紓困惠企成效顯

2021-04-20 11:09:34|來源:國際商報|責編:馮實

  2021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穩健開局,新的市場主體在增加,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一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4152.9億元,中小企業也在穩定恢復。1月至2月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1.9%、181.2%。

  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部分服務業和小微企業生産經營還面臨著比較多的困難。近日國務院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明確,將繼續加強對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服務,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有效防範風險。

  金融紓困應持之以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紓困政策需保持連續可持續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流問題要進一步理順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政策,通過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來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保證在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進一步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逆週期貨幣政策工具,為一大批面臨經營困境的中小微企業解決了現金流難題,這就是政府助企業紓困的成功案例。當前中小微企業之所以面臨融資難題,很大程度上源自該領域金融抑制的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只有依靠政策層面持續對企業發展進行金融支持。

  對此,國家層面也有考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介紹2021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要繼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紓困的力度,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推動經濟穩定恢復。

  政策落實要細細考量

  在此背景下,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預計,今年的宏觀政策搭配將體現出足夠的耐心和定力,即在充分估計、全面把握短期變化的基礎上,更著眼于跨週期應對長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政策調控力度將兼具相機抉擇的特點和穩健高效的基調,政策搭配將考慮“三個統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雙重目標,統籌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相互作用。

  劉向東則表示,面對諸多不確定性風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要注重落地見效,既要通過金融服務政策實現降本增效,又要關注如何利用科技金融手段幫助中小微企業增信,解決抵押不足帶來的信貸市場風險問題,讓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切實感受到政策實惠。

  陶金也認為,未來央行再貸款再貼現、延期還本付息等結構性貨幣政策仍然有必要延續下去,並探索形成常態化的結構性政策工具體系。此外,針對當前小微企業的貨幣政策工具創新覆蓋面小的問題,淘金建議以點帶面,建設健全小微企業數據共享環境和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科技研發應用。

  程實還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面,長期來看,央行繼續優化完善“雙支柱”調控框架的思路不變,即確保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和潛在産出增速大體匹配;短期而言,在美元走強的背景下,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有被動收縮貨幣政策的壓力,但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匯率波動相對較小,貨幣政策空間足,結構性的緊信用更多體現了穩杠桿、促轉型的主動選擇。(記者 魏橋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