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長春創新政績考核機制,近百人被免職 幹部不幹事 真會攤上事
人民日報1月10日訊(記者 孟海鷹 李家鼎):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幹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吉林長春創新市管幹部政績考核機制,開創季度考核方法,科學設置考核指標,精準定位到每個區縣班子成員的重點任務與中心工作,解決了一部分領導幹部“不會為”“不敢為”“為官不為”的問題。
在吉林長春市委組織部幹部二處處長焦曉輝的辦公室內,上百份報告摞成“山”。
“這都是我們收來的‘賬’!”焦曉輝笑稱。長春市15個區縣級作戰單位(長春市所屬縣市區、國家級開發區)班子成員的工作報告都在這裡,每個報告後面都有組織部門給出的評語:“某某,工作勤勉努力,但由於此前沒有政府部門工作經歷,存在方法不當、方向不明的問題。”“某某,年齡偏大,工作精力不足,所分管領域業績連續兩季度排名靠後。”……除此之外,一旁的匯總表上,明確列出:“某某,精神狀態滑坡,不能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上,建議區委書記約談”,“某某,工作不夠紮實,有時聽不進下屬意見,處室約談提醒”……
發現問題
分季度、全方位考核幹部,第一時間約談提醒,及時糾偏
考核本身不是目的,發現問題才有價值。“過去有的幹部長時間不發揮作用,或者身體不佳,甚至是出問題,我們都沒有發現。”長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郭靈計介紹,通過建立季度考核制度,能第一時間發現幹部存在的問題,約談提醒,及時糾偏。
為使考核內容“無死角”,長春設立“4+3+2”考核核心指標體系。所謂“4”,以區縣一級作戰單位為例,就是重點跟蹤地區生産總值、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和新建億元以上項目投資額等4項關鍵指標;“3”,即各地各部門每年分別確立3項重點工作任務,作為季度考核的重要內容;“2”,則是每名班子成員確定2項年度重點任務。“這樣設計既考慮了各單位幹事創業的共同目標,又兼顧了不同地區的特點和不同人員的分工。”焦曉輝介紹。
由於考核指標內大多涉及經濟問題,組織部門是如何保證體系建構科學性的?焦曉輝給出答案:發改委等專業部門會將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每個作戰單位,各單位都有細化的年度工作目標,在參考專業部門意見和調研的基礎上,組織部設計出了“4+3+2”體系,這些指標是最核心、最關鍵的。
“更為細化,加強量化,強化考核這根‘指揮棒’,引領全市幹部勁兒往一處使。”郭靈計説,新的考核機制重在一個“實”字,考的都是幹部的“必修課”,如果説過去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現在則是“幾架馬車牽著跑”,好幹部會在這個過程中脫穎而出。
“通過創新完善政績考核機制,實行季度跟蹤考核,真正把幹部們‘願為’的覺悟境界提升上來、‘善為’的實際本領增強起來、‘有為’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不為’的懈怠思想矯正過來”,郭靈計説。
壓實責任
看能力重實績,嚴管厚愛解決一些幹部“不會為”問題
季度考核的壓力,能否層層傳導到最前線?鄉鎮幹部最有發言權。
“現在壓力是一股勁頂著你往前走。”農安縣農安鎮黨委書記周德庫説,“縣裏的考核方法也與市裏同頻共振,且在對鄉鎮一級考核時更注重區分區域發展特點,有因地制宜的‘特色指標’,以我們鎮為例,我們就把發展現代農業和城鎮化作為重點任務來抓。”
“現在根本不用擔心我們的工作亮點不能被組織發現,考核本身就是一種與組織對話的方式。”周德庫説,“甭想那些雜七雜八的,好好幹活兒就得了!”
嚴管同時,還要厚愛。長春市委組織部以季度考核結果為依據,建立與各班子成員約談機制,幫助他們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去年全年,因工作不力、狀態不佳、作風不實,被部長約談的幹部就有49人次。每次約談都在區縣幹部中引起較大震動,特別是被約談的幹部普遍感到“壓力山大”,確實“著了一把急”“上了不少火”,經歷了“吃不香、睡不著”的反思與徹悟,也激發出“咬緊牙關、搏他一回”的幹勁。
由於所在區出現財政收入負增長、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緩慢等原因,綠園區常務副區長李瑞就被組織部長約談過。“開始時緊張,但談過以後心裏敞亮多了。”李瑞説,坐落在綠園區的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佔全區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由於受國際國內訂單影響,去年長客産值明顯下降,對全區經濟産生較大影響。“部長幫著我分析,提出了調整區內産業結構的中肯建議。”李瑞説,約談讓她更加明確了目標。
“憑能力用幹部,以實績論英雄,但絕不唯GDP。”除了約談,長春市委組織部舉辦了轉型升級、智慧製造、科技創新、效能政府等多期域內外專題培訓班,對市管幹部進行系統化、多元化培訓,切實解決一些幹部“不會為”的問題。
郭靈計介紹,現在的考核辦法將幹部任用機制推向透明化,過去“找找人、説説情”的官場不良風氣被有效遏制。他説,“托關係也沒用,畢竟你的‘成績單’就擺在那。幹好幹壞,不再一個樣了。”
鼓勵實幹
根據考核及時調整幹部,幹事創業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從來沒有這麼忙過,但是有了目標,幹得帶勁兒!”作為一名在5個縣市區工作過的市管幹部,長春市南部都市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趙明瑞對幹部狀態的變化感觸頗多。
“前些年幹部群體中瀰漫著‘寧可不幹活也別出錯’‘我只要不幹事,就不會有事’等不良心態。手裏掐著政策,桌上擺著文件,企業要辦事,抓著一點瑕疵就‘高高挂起’。”趙明瑞説。
能者上,庸者下。去年,根據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結果,長春已先後組織調整幹部17批次,涉及346人,其中提拔170人,調整81人,免職95人。在積極幹事創業風氣的引領下,長春市各區縣的“競爭”也日趨“白熱化”。“現在大家那是‘呱唧呱唧往前蹽’啊!”焦曉輝説,班子成員走出了辦公室,走向了自己服務的項目中,為企業、群眾現場解決難題。
“我們正在做一個雪樂園項目,需要人造雪,缺水,林鳳生副縣長親自調度,一車一車現場盯著卸,每次路過都會問:還有什麼困難嗎?”農安縣海之戀廣場總經理李娜説。不只是林鳳生,農安縣每一位班子成員均有自己包保的項目,“我們就是企業的服務員。”農安縣委書記韓明玉説。
考核機制創新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去年前三季度,長春市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GDP完成4262.9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946.8億元、增長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