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3月16日電 在位於渤海灣畔的遼寧省葫蘆島市經濟開發區,一處臨海地塊上車來車往,正熱火朝天地進行土地平整施工。作為葫蘆島市專門為建昌縣開闢的脫貧産業園,這裡在去年佈局了7個較大項目後,眼下即將開工建設8萬平方米的工業廠房,讓建昌縣招商引資來的小微企業“拎包”即住,為這個貧困縣增加財稅收入提供便利。
建昌縣地處遼西偏僻內陸,能在上百公里外的海港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産業園,得益於遼寧省大力推進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像建昌縣一樣,而今遼寧省已有越來越多偏遠鄉鎮和縣市借“籠”養雞,在區位條件更優的域外設立“飛地經濟”園區。這為落後地區吸引産業,進而實現區域均衡發展打開了一條新通道。
“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實現跨地區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合作模式。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處處長李勇介紹,遼寧一些鄉鎮、縣市受土地、環境、交通等要素資源制約,難以發展工業。出臺適當政策吸引各鄉鎮、縣市零散的招商項目集中到開發區落戶,有利於土地集約化利用,同時調動各鄉鎮和偏遠縣市的招商引資積極性。
根據遼寧省政府出臺的《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遼寧省以位於各市、縣、區的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區為主要載體,鼓勵各鄉鎮和外縣市的招商項目前來落戶。遼寧建立分享機制,落戶“飛地經濟”園區的項目所形成的稅收等利益,原則上按5:5比例由項目飛出地與飛入地分享。
遼寧各地也紛紛出臺政策,支持跨區域飛地合作。瀋陽市連續3年設立2億元的市級“飛地經濟”以獎代補資金,獎勵推進“飛地經濟”成效顯著地區,獎勵資金用於支持飛地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等。
截至目前,遼寧省各市在所屬開發區內已設立數十個“飛地經濟”園區。以葫蘆島市為例,截至去年底已設立“飛地經濟”園區6個,已落地“飛地”項目26個,總投資超30億元。(記者 王炳坤 汪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