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寧西部朝陽市喀左縣經濟開發區和農産品加工園區“飛地經濟”園區,記者感受到了上下齊抓“飛地經濟”的濃厚氛圍。經濟開發區專門規劃出4平方公里“飛地經濟”産業園,主導産業分別定位為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紙塑包裝業。同時,喀左還在經濟開發區成立審批局、財政局,設立國土資源、安監、環保部門,實行封閉管理。同時實行“項目管家”制度,對“飛地”入園項目,開發區和鄉鎮從項目簽約落地到建成投産,全流程提供“保姆式”服務。
“飛地經濟”是一種新型經濟合作模式,是指打破區域限制,在園區內劃定區域,通過創新規劃、建設、管理和稅收分成等合作機制,將那些因功能區位不同、資源環境制約、規劃或産業配套限制等原因不適合在本區域(即“飛出地”)實施的項目,轉到承接區域(即“飛入地”)落戶建設。
鄰近喀左縣的朝陽縣在柳城經濟開發區劃出3.6平方公里土地,作為飛地項目的承接地。全縣各鄉鎮“飛地經濟”項目統一、合理分佈飛地産業園,使各鄉鎮與飛地園區有效銜接。截至目前,全縣共有62個“飛地經濟”項目,包括投資2億元的華鋯新材料、投資1億元的鑫巨龍數控機床、大地保險朝陽分公司、朝陽微爾培訓中心等10個項目。
據了解,去年朝陽市利用轄區內5個省級經濟開發區,重點承接各鄉鎮針對京津冀招商引資項目,目前112個鄉鎮已有“飛地”項目157個,這些項目投産後將幫助全市鄉鎮財政收入平均提高37.4%。
朝陽市發改委主任曹志剛説,“飛地經濟”有利於促進鄉村振興、帶動基層脫貧,各經濟開發區也能擴大就業,實現産業聚集。
朝陽市是遼寧省“飛地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眼下,遼寧省正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支持市縣和區域之間聯合共建“飛地經濟”園區,同時以“飛地經濟”模式鼓勵外省産業向遼寧梯度轉移,從而為吸引投資和搞活縣域經濟找到有力抓手。
2018年12月29日,《遼寧省支持“飛地經濟”發展實施意見》出臺,明確“飛地經濟”發展方向、原則、合作機制和鼓勵政策,建立了省、市、縣(區)三級財政收入讓利機制及統計指標共享機制。在匯總省直相關部門意見基礎上,《實施意見》出台資金、土地、人才、服務等鼓勵政策13項。
據了解,遼寧省一些鄉鎮受土地、環境等要素資源制約難以發展工業,但另一些園區卻面臨利用率不高的窘境。出臺適當政策吸引各鄉鎮招商項目集中到開發區落戶,有利於資源的集約化利用,同時調動各鄉鎮的招商引資積極性,形成大招商格局。
目前,遼寧各地已經展開探索,先後出臺支持“飛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和支持政策。其中,瀋陽市設立2億元的“飛地經濟”以獎代補資金,對推進“飛地經濟”成效顯著的地區予以獎勵。營口市探索“飛地經濟”園區“産業+基金”模式,支持合作雙方共同出資設立投融資公司。
到目前為止,遼寧省各市在所屬開發區內共設立72個“飛地經濟”園區,面積約608平方公里。通過提供承接平臺,推進項目向“飛地經濟”園區集中,使其成為各市招商引資的創新區、鄉鎮經濟的拉動區。
與此同時,遼寧省各市堅持新理念引領,高品質起步,優先考慮園區産業規劃,著重引進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等新動能培育項目。其中,本溪市將“飛地經濟”園區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創新區,積極推動鋼鐵深加工、生物醫藥等産業集群快速發展。營口市每個園區確定1個至3個主導産業,形成了以鎂質材料、汽保、裝備製造、精細化工、新材料、食品飲品為主各具特色的“飛地經濟”園區産業體系。
遼寧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發展“飛地經濟”成效顯著,現已落地“飛地經濟”項目509個,總投資約700億元。(記者 張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