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賦能,老工業基地舊貌換新顏 —— 遼寧高品質發展系列報道之三

2019-09-06 15:53:05  |  來源:科技日報  |  編輯:李靜   |  責編:董健雄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

  19時,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匆匆趕到高品質調研記者會會場。“我剛和來大連參加水下機器人高峰論壇的幾位院士見完面,主要是想聽聽他們對大連的機器人發展有什麼意見建議。”他提到的論壇是大連市與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舉辦的一場技術盛會,匯聚了國內水下機器人領域的頂尖人才,今年已是第三屆。

  譚作鈞話裏話外透著對科技、對創新的倚重。以大連為代表,這片籌謀振興的土地殷切渴望著創新和人才。除了舉辦水下機器人論壇,大連還與中國科學院簽署《全面科技合作戰略協議》,大力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創新平臺落戶;建立中科院瀋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大連中心,全面深化國內各領域科技合作等。東北振興離不開科技賦能,從大連到瀋陽,老工業基地遼寧正在奏響創新引智的最強音。

  傳統企業不傳統 大塊頭有大智慧

  走進沈鼓集團的車間,時鐘仿佛悄然撥回紀錄片《鐵西區》的年代,工業風撲面而來。但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老工廠早就開發出了新智慧:通過轉型升級,這裡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自行設計、製造、試驗三代技術屏蔽主泵的企業,被評為國家級“研發實驗中心”。

  “企業再困難,也不會減少研發投入。”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的話,無意中透露出這背後的不易,“不管企業經營狀況如何,我們保證科研投入最低5%,沒有間斷沒有減少過。”正是源於對技術創新的篤定和堅守,沈鼓集團集中攻克了一批國産重大技術裝備。

  實現裝備國産化,過程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首臺套常常耗時一二十年,“但不管有再大的誘惑,也從沒動搖過”。戴繼雙介紹,僅去年一年,沈鼓集團就開發新産品210種580台,完成科研攻關項目137項。他們還佈局了金融服務和智慧製造兩項業務,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業的大型設備提供專業的健康管理。“我們樓上就有一個設備遠程監測中心,通過監測現場設備自帶的感測器判斷它是否穩定、狀態如何,把維護工作做在前面,避免突然停機造成的危險和損失。現在新出廠的設備全部帶這個感測器,以前的設備也在改造加裝。”戴繼雙説。

  在遼寧,像沈鼓集團這樣的公司還有很多,這些為國家工業建設立下過汗馬功勞的企業紛紛踏上新路,向科技創新要高品質發展。

  造船業利潤率低,整體市場環境不佳,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的選擇即是如此。集團通過數字化、集約化、智慧化的流程再造提高造船效率和品質水準,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前佈局,有機銜接當前在建産品和長遠發展技術儲備,全面系統地加強成熟船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轉型,以及有市場潛力的高新船舶的前期預研、技術引進和技術儲備。

  新興企業有擔當 新技術育新動能

  在瀋陽無距科技公司的“飛手”付特手中,高空中的無人機上下左右懸停噴灑,盡在掌控。該公司研發的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以8米每秒的速度,每分鐘作業5畝地,7天就能噴灑萬畝良田。

  這是一家“年輕有為”的無人機企業,也是遼寧技術創新版圖上亮麗的新色彩。據創始人蘇文博介紹,公司將“大腦”與整機技術都掌握在手中,力爭將無人機設計得更智慧,實現一鍵起降、一鍵切換模態等傻瓜模式,讓高技術不“高冷”。以他們研發的X50農業植保無人直升機為例,針對傳統植保無人直升機結構複雜,維護不便,不易操作,價格偏高等痛點,新産品通過全自動飛行等功能降低操控難度,創造直升機操作人員培訓4天的行業極限,單架次每小時最高噴灑面積高達400畝,上市兩個多月已售出百餘架。

  在AI時代,數據採集是數控機床生産的重要環節,感測器相當於數控機床的眼睛,要看得遠、看得準、反應快。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展示的一款感測器,解析度只有2納米,精度達到頭髮絲直徑的1/140。據他介紹,類似産品5年前主要從美國、英國進口,對方還要求不能將其用於航空航天領域,雖然每個産品的原料採購成本只有2.8萬元,但售價高達70萬元。如今光洋科技的自主研發産品只賣12萬元,成功把進口貨擠出市場。今年以來,遼寧省專門印發了《遼寧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速構建以龍頭企業、關鍵技術、創新平臺和轉化應用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發展佈局。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術産品增加值同比增長12.9%,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速5.7個百分點,科技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火車需要車頭帶 好平臺留好人才

  “我們走訪發現,現在人才流失的最重要原因不是缺錢,是缺乏工作平臺。”在遼寧省科技廳廳長王大南看來,扭轉“孔雀東南飛”更重要的是打造留人的平臺。“我們去調研,説我們給50萬元,南方省份給100萬元,如果本地平臺好,他也不會走。”

  努力成就好平臺,留住人才,堅持創新,這不只是政府推進振興的思路,更是遼寧企業實實在在的行動。

  以沈鼓集團為例,戴繼雙表示,這麼多年沈鼓的核心關鍵技術人員幾乎沒有流失,並且從海內外招來了很多博士碩士。“你只要有本事就可以放開做。技術人員很看重自己的價值,你在這裡做出來就是全球最好的,我們可以提供足夠的施展才華的舞臺。”

  面對在座的沈鼓集團研究院院長楊樹華,戴繼雙説:“他的工資是集團最高的,比董事長還高。我們就是要讓研究人員名利雙收,咱這收入最高的不是領導,是技術骨幹。”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的情形也頗為相似,總經理楊志忠介紹,為了有更加靈活的政策機制和激勵措施,技術設計院單獨實行公司制,“技術人員不必找我們‘吃大鍋飯’,設計院的平均工資是集團平均水準的兩倍以上”。“大連船舶是水面艦艇的搖籃,我們這塊金字招牌還是有吸引力的。”他笑著説。

  人才供應和産業發展密切結合,科技引領振興發展。如今,瀋陽和大連曾經流失的科技人才正在逐漸回流,尤其是在智慧裝備、汽車製造等領域。蘇文博介紹説,近年來受瀋陽創業環境的吸引,無距科技從海外以及一線城市回流的人才佔比達36%。(記者 崔爽 金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