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平臺定位迷失 專家建議回歸信息撮合本色

2016-06-17 16:20:35|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許煬

  (原標題:股權眾籌平臺陷定位迷失專家建議走下“神壇” 回歸信息撮合本色)

  36氪宏力能源的“羅生門”事件雖未平息,但平臺、融資方、投資人在各方的關注和壓力下正回歸到可洽談、可協商的框架中。不過,比起事件本身,由此引發的關於互聯網非公開股權融資(簡稱“股權眾籌”)平臺權責邊界的討論,受到業界、法律界、民間協會、研究機構等多方的持續關注。

  各方人士認為,股權眾籌平臺應該堅守純信息撮合仲介的角色,縮小權力邊界,如深度介入項目本身,容易給投資者造成兜底的誤導;同時,平臺應該嚴把合格投資者制度的關口,執行銷售適當性和風險匹配的原則。對於投資人,需要認清風險投資的本質,強化獨立判斷的意識,為自己的投資決策買單。

  多位資深的業內人士則呼籲,股權眾籌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監管政策在各項制度和交易細節上的落地,希望監管儘快補位。

  爭議漩渦

  36氪因宏力能源項目而被推上“風口”,宏力能源的財報數據與去年末啟動定增時的數據差異巨大,引發投資人情緒反彈,而前者作為撮合項目投融資的平臺,也一併受到了投資人的責難。其中關於項目“定增轉老股”、“虛假包裝”、“1000萬平臺認購”、“存在托”的質疑,36氪均在第一時間給出了回應,承認自身在適當性銷售、團隊管理等環節上存在不專業、不規範的行為,會積極處理。

  36氪創始人兼聯席CEO劉成城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稱,事件目前已經回到三方可協商的框架中,由36氪代表投資者與融資方溝通解決,宏利能源也有回購股權的能力,最終的解決方案還在協調中。

  劉成城解釋,宏力能源項目是36氪唯一的線下項目,起源是去年下半年新三板市場火爆,不少眾籌平臺希望切入到這個領域,他們也因此做了一次嘗試。在向項目方已鎖定的私募基金GP(一般合夥人)爭取到一定份額後,以“送福利”的心態在線下與少數幾位投資人溝通、確認了投資意向和份額。在整個項目過程中,劉成城坦誠平臺的個別銷售人員存在不適當、不專業的行為,以個人名義代替公司名義幫融資方傳遞了積極的預期,而整套流程沒有嚴格按照線上的標準走,同時由於過程中缺乏領投人的角色,因此在項目盡調結果上存在一定的缺位。

  他分析,在常規的線上流程中,融資方、平臺、領投人、跟投人組成了整個鏈條的四方。對於融資方,虛報歷史業績是紅線;對於平臺,不能有人和信息誇大和加工的成分,需要把融資方的客觀數據和領投人的盡調報告給到跟投方,也不能參與交易環節;對於領投人,因為其具有定價權,因此盡調報告應該真實有效,像説明書一樣指導跟投人的決策;對於跟投人,則應該理解風險投資的本質,堅守“買者自負”的原則,在所有流程規範、專業進行的前提下,不能寄希望於平臺方“兜底”。而在宏力能源項目中,因為沒有領投方,所以平臺應該承擔這部分的責任。

  “此次嘗試的失敗,讓我們有機會正視到自身在管理上的漏洞,所幸此項目涉及人員不多,金額也不大,我們會盡力挽回投資者的損失。”劉成城説。與此同時,36氪已經對平臺上所有項目做了一次排查,所有項目必須按照“領投+跟投”的盡調流程走,並且再次向投資者明確對於股權投資的合理預期。

  對於平臺的定位,他坦言最初是想做純資金通道,但因為眾籌行業尚處於發展早期,如果平臺不對上線項目加以判斷、篩選,可能無法形成良性發展的環境。但他強調,平臺不是領投人,它最重要的責任是保證沒有加工融資方提供的信息,並且針對這些數據,判斷其是否屬於其所在細分領域排名的前列。“我們要做的是給投資人提供細分領域排名不錯的公司的投資機會。”他説,而最核心的盡調責任在於領投人,平臺要制定標準的流程保證整個鏈條上的各方“在其位、謀其政”,避免權力的缺失和僭越。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認為,説36氪平臺在此實踐中確實有需要吸取教訓的地方,即自身對項目應該也有選擇性,這次36氪就是選擇了一類自身尚不能承擔的項目,沒有專業地把握住融資時段的重點。

  一般而言,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點也不同,比如第一階段主要關注項目計劃,第二階段注意團隊,第三階段注重産品,第四階段越來越看重財務,直至最後成為成熟上市企業,就以財務信披為主。目前股權眾籌平臺基本推出的都是天使階段的項目,但此次宏力能源卻是一個新三板項目,相比其它平臺項目已經很成熟,此次出現的對財務問題和企業治理問題的審核屬於眾籌平臺的短板,建立相關業務的團隊需要時日,因此也提醒了所有平臺,術業有專攻、跨界需謹慎。而想要解決這類問題,除了自身的團隊建設,還需要善於借助外力,與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關係。

  他同時強調,股權眾籌自出現也就三年多時間,目前尚處於探索階段,法規建設也還很滯後,懇請寬容對待行業,共渡難關。

  另據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透露,監管層已經了解該事件的過程,認為此事在妥善處理各當事人權益的同時,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反思應完善的各環節。劉成城也表示,事件後他們也在第一時間向監管層彙報,“肯定不會賺沒有意義的錢,我們都希望這個行業能共同健康發展。”

  “作為投資人來説,對股權眾籌平臺的前景還是非常樂見其成的,儘管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發展中的問題可以在發展中解決,不用妖魔化股權眾籌。”常年作為領投人活躍于股權眾籌平臺的是成資本創始人楊成告訴記者,他所合作的股權眾籌平臺,不僅有自己的投委會、以打分的方式對擬上線項目進行判斷,還會在領投人的盡調報告之外,通過一些公開信息或技術性手段,例如創始人個人徵信報告——對融資方進行核查,並且有專業的金融和法律人士來看財務數據,並將反饋意見抄送給領投人。“坦誠而言,跟投人有時的確存在飄忽不定、人云亦云的現象,所以跟投者會覺得大平臺有完善的風控和審核,會比較青睞,但事實,平臺不是救命稻草,跟投人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判斷,或者選擇靠譜的領投人。”他説。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