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餘額寶:撼支付易 撼信用難

2017-08-21 09:11:23|來源:證券時報|編輯:許煬

  兩度下調最高限額後,餘額寶上周又成了市場焦點。因為市場發現,儘管直接轉入存在限制,但通過其他方式可以繞開,這甚至是一個餘額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後門”。而隨著爭論平息,餘額寶和螞蟻金服之間的關係,乃至螞蟻金服更深層次的戰略思維,都再次成了值得探討的話題。

  傳統上,銀行賬戶是整個金融系統的基礎。一是不同銀行賬戶之間的關聯網絡,也即支付網絡,支撐起了整個社會的信用循環;二是連接銀行和個人的銀行賬戶,將整個社會的信用供給和需求連接起來。商業銀行每一步的信用創造,都通過賬戶系統將影響傳遞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賬戶系統本身也是一個強大的再分配工具,它把社會的富餘資金轉化為銀行負債,支撐銀行在資産端的擴張。基於支付功能,銀行賬戶獲得了整個金融系統內獨一無二的壟斷地位,其他所有金融子行業都只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構建。

  如果我們通過銀行賬戶購買貨幣基金,到期或贖回之後資金打回銀行賬戶,大家不會覺得有什麼異樣。但從法律上講,活期存款不完全等同於你所擁有的資金,因為活期賬戶是在銀行購買的一份金融合同,賬戶餘額事實上是雙方終結合同的單次最大可提取額。不過,由於活期賬戶在支付方面有其他賬戶無法比擬的優勢,久而久之市場就將活期賬戶餘額等同於現金了。

  餘額寶的道理也一樣,只是活期賬戶變更成了貨幣基金賬戶。從法律上講,貨幣基金賬戶和活期賬戶屬性一樣,其本質都是金融合同。基於其在日常生活支付體驗上的巨大便利性,我們通常也默認其他金融合同終止之後,資金自動購買或者轉入這份合同,不信可去翻翻自己開通賬戶時跟支付寶簽訂的協議。

  其實這種狀況在很多其他金融合同中也能看到,比如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銀行承兌匯票等。這些工具能夠滿足一些大額資金隨時變現的需求,也是各自細分市場上受到歡迎的金融産品。只是這些産品在可分割方面體驗太差,不能跟持有人的日常支付需求對接起來。

  一個在貨幣基金賬戶捆綁上便捷的網絡支付體驗,在大多數支付場景中成功替代了銀行活期賬戶,其結果就是近幾年以來規模的快速增長。雖然很多人也將餘額寶的成功,視為中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副産品,但不能否認支付體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這也是餘額寶跟其他貨幣基金相比規模如此懸殊的原因。貨幣基金快速膨脹對整個金融系統的衝擊是另一個課題,若無限制,筆者相信餘額寶後續的規模增長空間仍很大。

  佈局到此,螞蟻金服事實上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從架構上看,螞蟻金服並不滿足於在支付領域從商業銀行蛋糕中切走一塊,它還想在信用業務謀得一席之地。通過網商銀行,它還在試圖融合餘額寶賬戶和一般銀行賬戶之間的鴻溝,以期能夠在自己的賬戶系統連接信用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就像前述銀行賬戶所能做的那樣。

  但這個過程不會容易。因為信用業務和支付業務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一個重資本業務,而且是受到嚴格監管的牌照業務,有強大的社會外溢效應。這和互聯網強調的輕資本、去監管化,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即便在螞蟻金服體系內部,從支付向信用業務掩殺,也遠比從旗下的一塊民營銀行牌照中謀求突圍要容易得多,至少還可以走直接融資的路。另外,支付業務在市場變化累積到臨界點後,會迎來幾何級數的爆發,但信用業務永遠是個細活,是一個熬人的過程,不是想做就能做大的。(證券時報記者 羅克關)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