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

2019-02-25 09:05:55|來源:經濟日報|編輯:許煬

  開欄的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推進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當前,部分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難點痛點有哪些,如何打通企業融資的“最後一公里”,進一步推進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政策落地見效?今日起,本版將推出“打通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系列評論”,敬請關注。

  當前,部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其中,最主要的現象是,民營企業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無法從金融機構獲得相應的信貸服務,企業融資“最後一公里”還存在諸多難題。

  一方面,這是因為一些民企發展時間較短,企業規模不大,缺乏相應抵押物;另一方面,民企普遍缺乏信用證明,使金融機構在服務民企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畏貸”心理等。諸多因素疊加,客觀上造成了國企與民企在獲得信貸服務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現象。

  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首先要破除隱性壁壘,倡導公平信貸原則。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堅持對各類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性壁壘,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金融資源配置與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更加匹配,保證各類所有制經濟依法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對各家金融機構來説,應儘快著手從各業務環節包括客戶經理績效考核等方面,檢查信貸管理全流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影響公平信貸的政策,取消不合理的條款、要求和做法。

  實際上,從不少商業銀行的經營實際來看,服務民企對銀行業績是有利的,甚至可以説民企與銀行是重要的利益共同體。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地區,許多城商行和鄉鎮銀行90%以上的客戶均為民營企業。經過良好的風險把控,服務民企不僅不會帶來不良率的攀升,還會為金融機構帶來數量眾多的客戶和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打破金融機構服務民企的隱形壁壘,打通融資“最後一公里”,目前一個首要的抓手是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截至目前,國有大型銀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將普惠金融提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並建立了相關的配套和考評機制。然而,從銀行業來看,各家銀行考評標準不一,相關細則還有待完善,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支行,政策還有待“落地”,一線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待進一步發揮。從具體銀行來看,普惠金融服務中還存在“不均衡”現象。另外,由於成本高、風險大,成本收益不對等,普惠金融發展商業可持續方面也面臨著挑戰。

  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需要完善相關考評機制,調動各方積極性,還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加快推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目前,一些大型銀行探索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延伸金融機構的服務半徑,擴大服務覆蓋,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識別、精細管理、精確服務,降低服務門檻和服務成本,緩解普惠金融中突出存在的信用、信息和動力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相關經驗值得借鑒推廣。

  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還需要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支撐體系。如部分新型機構和新型業務也面臨著監管法律缺失的問題,要加快推動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補齊制度短板;強化監管激勵約束,完善差別化的考核評價機制,並對全行業統一監管;增強貨幣、財稅政策的激勵促進作用,推動各方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推進信用體系和信用平臺建設,深化“銀稅互動”和“銀商合作”等。(陸 敏)

聲明:國際在線作為信息內容發佈平臺,頁面展示內容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國際在線網站立場;國際在線不提供金融投資服務,所提供的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您瀏覽國際在線網站或通過國際在線進入第三方網站進行金融投資行為,由此産生的財務損失,國際在線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