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螞蟻金服引領人工智能時代
國際在線消息:即將於1月份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刊登報道“人工智能時代的競爭”。文章回顧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企業發展,指出螞蟻金服等科技公司以數字化運營模式為核心並取得競爭優勢,引領了人工智能時代。文章的兩位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馬爾科·伊安希迪和卡裏姆·拉卡尼認為,在傳統運營模式中,商業價值隨用戶規模增長最終會遞減,但在數字經濟模式中,用戶規模越大,創造商業價值的速度和總量都會遞增。
兩位企業管理專家在文章開頭就指出,螞蟻金服成立僅5年,服務的用戶數就已經突破了10億大關,並繼續增長。以支付寶為基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螞蟻金服為用戶提供包括消費金融(消費貸款)、貨幣基金、理財平臺、保險平臺、信用評級服務等多元化服務。用戶還可以通過支付寶螞蟻森林小程式來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參與環保。
《哈佛商業評論》的案例分析稱,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螞蟻金服提供的服務建立在數字科技核心能力之上。人工智能是幕後導演。在該公司經營活動的“關鍵路徑”上,如貸款審批,提供理財建議,審核用戶的醫療費用,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來完成。通過這種方式參與競爭,螞蟻金服在各行各業發揮著影響力。而包括螞蟻金服、谷歌和Facebook在內,這類新公司的興起引領了“人工智能時代”。
文章稱,從工業革命開始,建立規模(規模化發展的概念)一直是商業的核心。知名企業史學家阿爾弗雷德·錢德勒描述了現代化的工業公司如何以極低的單位成本提升生産力水準,從而建立規模優勢。目前,規模、服務範圍和學習能力被認為是企業經營效率的重要驅動因素。長期以來,它們由精心設計的業務流程支撐,這些業務流程依賴人力和管理制度向客戶提供産品和服務,傳統IT系統則為這些服務流程提供支持。
數字科技公司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規模、服務範圍和學習能力的範式。人工智能驅動的業務流程可以比傳統流程更快地擴大規模,支持更廣的服務範圍,更容易地與其他數字化業務産生協同效應,更好的迭代和優化服務。
用戶數規模與商業價值反應變化情況圖(灰色線指傳統運營模式,紫色線為數字運營模式。)
在傳統經營模式中,規模收益會不可避免地遭遇拐點。在這個拐點上,規模的繼續擴大只會導致收益遞減。然而,人工智能驅動的模式並非如此。在新模式中,規模收益可以達到更高水準,增長速度也將繼續提升。因此,人工智能驅動型公司的經營模式更具可擴展性,從而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兩位作者指出,可能需要相當長時間,人工智能驅動的經營模式産生的經濟價值才能達到傳統模式的水準。網絡效應在達到臨界點之前不會産生太大價值,而大部分新演算法都會經歷緩慢的“冷啟動”。螞蟻金服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成立於2004年的核心支付業務支付寶也花了十幾年時間才達到當前規模。因此,習慣於傳統模式的管理者很難一開始就相信,數字模式未來會急起直追。然而,在數字化經營模式開始運轉之後,就可以創造出遠遠高於傳統模式的價值,而相關公司也會很快趕超。
文章結論認為,在人工智能驅動的世界裏,一旦産品與市場相匹配,用戶數、用戶參與度和收入就會快速增長,接受數字化運營模式的企業將獲得巨大的潛力。(圖/文 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