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教學激勵計劃覆蓋21所市屬公辦高校

2018-01-24 09:36:3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本科教學激勵計劃覆蓋全部21所市屬公辦高校,踐行“傳道、授業、解惑” 九成教授級老師與本科生課堂面對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近日下午,上海大學東區通信樓八樓,大三學生小史背著書包低頭看筆記,不時抬頭向電梯口方向張望——他是在等老師,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管業鵬,這位智慧人機教育領域名師開設的《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和《計算機視覺基礎》兩門本科課程廣受歡迎,課後安排的答疑時間供不應求。小史因此提前20分鐘過來,排隊佔座一樣“佔老師”,之後的輔導時間裏,收穫滿滿。

  大學裏,如何讓更多大師、名師、良師走近本科教學,一直是提高高校教育品質的核心課題之一。上海市教委從2014年起試點市屬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迄今覆蓋全部21所市屬公辦院校,約九成教授與副教授與本科學子課堂面對面。2017年春季和秋季兩個學期試點高校的調研情況顯示,授課教師全部開展了坐班答疑和自習輔導。這一組數字背後,是上海教育回歸育人本原,踐行“傳道、授業、解惑”的初心。

  激勵更多“大牛”走進一線教學

  鼓勵更多教授、副教授給本科生上課,計劃中的這一目標在不少學校看來,最大的難點是時間。目前高校中教授“雙肩挑”的不在少數,他們一方面要處理院係、處室甚至學校管理的行政工作,一方面要從事科研帶教研究生。給本科生授課,涵蓋備課、上課、答疑、輔導等多項重任,如何擠出更多“本科生時間”?

  對此,上大以多位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師融合的團隊式備課、教學形式,嘗試解題。“我們匯聚了通信學科的部分學科帶頭人以及年輕骨幹教師,一起來上好‘信息工程與社會’這門課。”課程領銜人彭章友教授介紹。

  歷史系張童心教授除了指導研究生和各類重要科研項目外,還長期在考古工地現場指導發掘工作。但對本科生,他每學期必開課程,有課必準時上,風雨無阻,先後開設了“考古發現與華夏文明”“考古學通論”等多門課程,選課學生人數達兩千余人次。將科研成果和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令張童心贏得不少“學生粉絲”,科研上也有所促進。

  據悉,從2014年啟動之初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首批8所院校,到今天的21所高校,激勵計劃助力更多名師大家積極參與本科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

  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最新一組數據顯示:教授、副教授承擔本科生課程授課保持100%,2016-2017學年教授主講本科生課程門次佔學校課程總門次的30.98%。近三年教授、副教授領銜或指導教學團隊40余個,新開通識課程42門、專業課144門。高級職稱科研人員新開課程或指導大學生科創的人數提升120%。

  學校明確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項目的申報、立項、管理、經費支持和獎勵政策,規定教師專業職務晉陞前必須完成教學論文和課題的要求,激勵教師提升教學學術能力。

  有更多好老師,也要有更好的課

  同樣令人高興的,是教學方法研究實踐的專門工作室,已經成為校級層面提升本科教育品質的關鍵節點之一。

  上海海洋大學外語學院教授朱驊的工作室以探索高校課堂的高效組織形式為目的,主要教學模式為“對分課堂”。“對分課堂”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時間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互動式學習,既兼顧了傳統講授式課程,又兼顧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朱老師還記得最近一次最讓自己高興的課堂。當時給英語專業大三學生講《英國文學與美國文學》,正説到莎士比亞名作《威尼斯商人》一書,學生互動過程中,一條條思路獨特又有趣的問題和熱議,與自己準備的教學內容一起,完成了對經典名作的多重深度解讀。“學生會問,‘老師,這個夏洛克怎麼會那麼有錢?我查閱當時的經濟環境我發現……’‘儘管我們都討厭他,但能否換一個角度看,那個吝嗇鬼,是否也是被契約精神束縛的一方……’”朱教授説,文學不僅是審美的載體,也是一個綜合知識體,在全新模式下的授課環境,不僅激發了更多孩子的潛能,也推動著自己在授課中不斷實踐。據悉,上海海洋大學原有4個教育教學工作室,2018年伊始,又有6個全新的工作室啟動申報。

  在激勵計劃的推動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為每位學生配置“全程導師”指導學業。例如,工技大實施完全學分制,幾乎所有新生進來,起初都對怎麼選課感到迷茫;也會有一些學生盲目選擇“軟”課,即容易過的課或教學內容並不艱深的課;還有些人選課過程中,可能對自身未來規劃判斷不足,課程選擇挑食,“營養配比”不好……這些情況,經過跟學生本科四年的學業導師指點,得到有效改善,也使得完全學分制的長處得以完全發揮。“本科教學教師激勵計劃的重要意義在於‘回歸教學’,讓更多學子可以在課堂內外找到好老師。”副校長魯嘉華説,與此同時,老師的職業生涯、科研心得、人格魅力等,都對青年學生成長産生更多正面引導。這個為師的位置,是其他無法替代的。

  2017年春季學期學生調研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們普遍認同激勵計劃實施效果,其中對教師教學態度更加認真的認同度最高,達到86.0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