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打造平安上海牢固“基石”

2018-06-12 11:25:42|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公安打造平安上海牢固“基石”強化社區治理提升市民安全感滿意度3000多名社區民警兼任居(村)委副書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田林十二村智慧門禁系統/晨報記者 張佳琪 

  社區是城市最基本的單元,社區治理的精細化水準直接影響市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近年來,上海公安機關在“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框架下,全面深化社區警務改革,積極推進社會面智慧安防建設,從社區這一城市“細胞”入手,打造平安上海的牢固“基石”。

  社區安全隱患報警更智慧

  “我都八十多歲了,要是沒有這個‘新式武器’,説不定哪天就要闖大禍了!”家住徐匯區田林十二村的李奶奶衛生間被檢測出的衛生間裸露電線問題,這正是徐匯分局社區智慧報警裝置,提示了李奶奶家中存在漏電情況,經社區民警帶領專業人員上門排查,立即將安全隱患就地排除。

  同時,普陀公安分局在前期完成全區274家社區微型消防站部署的基礎上,建立了274個由各派出所消防工作分管領導、社區民警、消防專職民警、地區防火參謀,屬地街鎮安全工作負責人、居村委工作人員、物業負責人、消防志願者等組成的社區消防微信群。

  一旦接報火警,由警方在調度警力、消防官兵處置的同時,將火警信息在相關社區消防微信群內實時推送,組織社區微型消防站相關工作人員到場處置,發動居村委工作人員、物業負責人等到場協助,並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在群內及時報告出動、處置動態等現場情況,形成對火災警情的處置合力。2個月以來,共推送社區火警105起,期間,有共計117人次的社區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員到場處置,協助消防部門成功撲滅火災26起。

  社區警務與社區治理融合

  上海公安機關大力推行社區警務改革以來,已有3075名黨員社區民警兼任居(村)委副書記,有效推動了社區警務與社區治理工作的融合銜接。

  靜安公安分局大寧路派出所延峰小區專管民警吳曉蘭,在社區警務改革伊始,就肩負起了“吳書記”的重任。他以居委副書記的身份,積極協調物業公司,合理設置了社區內監控探頭的方向,加裝了夜間道路的照明設施,沒多久就破獲了一起多輛小區內停放機動車被劃的案子。

  此外,虹口分局黨員社區民警兼職居委會副書記比例已達100%,轄區共有68個居委會連續2年無入民宅盜竊案件發生。普陀分局以黨員社區民警入職居(村)委為契機,依託居委會、業委會等資源力量實施惠及民生的停車位擴建工程,受到社區群眾廣泛讚譽。

  全上海多了3000多名“警察書記”,這一與社區治理高度融合的現代社區警務機制,施力於社區這一城市“細胞”,解決了與市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問題。

  信息化手段讓群眾少跑腿

  6月5日,趙大爺來到長寧區虹仙居委,在“警務民生服務平臺”終端機上輸入自己的身份信息,發現幾天前報警的盜竊案件已經告破。社區民警劉海清告訴記者,像這樣的終端機,長寧全區187個居委會共安裝了282台。通過接入市局門戶網站“陽光警務大廳”數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查詢案件、諮詢政策。

  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級網上“陽光警務大廳”,開放辦案進展情況網上查詢平臺,提供公開查詢案件400余萬起;在市政府網上政務大廳接入68項公安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口辦理、一次申請、一碼查詢、一站反饋”。

  為了讓群眾感受到身邊警察時時處處守護平安,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積極依託互聯網社交平臺,進一步拓展警務活動空間外延。其中,奉賢公安分局探索開發了“奉賢民警e家”微信小程式並投入運行,逐步形成集宣傳、服務、管理、舉報、諮詢、測評、評價等配套功能于一體的微信社區。自今年3月份試運行以來,平臺累計訪問用戶113500余人,並以每日300—500人的數量遞增;期間,開展互動12000余次,回復民眾求助諮詢379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