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支付寶就能賣垃圾 申城70多個小區開展試點

2018-11-30 08:59:0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打開手機支付寶就能賣垃圾

  通過支付寶也能賣垃圾了。28日上午,家住佳寧花園的李先生打開手機裏的支付寶App,點擊城市服務圖標,全新的“垃圾分類回收”板塊映入眼簾。

  操作很簡單:登記家庭住址、聯繫方式,下一個回收訂單,選擇要回收的垃圾種類,並上傳待回收垃圾的照片,接下來就等社區回收員上門。稱重計算價格後,賣垃圾所得便轉到居民支付寶賬戶。當天賣了1.7公斤舊報紙,李先生收到2.55元。

  目前,像佳寧花園這樣試點通過支付寶賣垃圾的小區,在上海已有70多個。項目運維方藏宇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翔透露,今年底,靜安區將在江寧路街道和彭浦鎮探索整建制推進這一模式,覆蓋119個小區,並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向靜安、寶山、青浦等區全面推廣。

  垃圾分類回收要吸引年輕人

  近年來,隨著“兩網融合”深入推進,上海社區垃圾分類回收服務點的數量快速增長。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已建成“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2033個、中轉站48個,兩網融合市場基本形成。

  不過,數量不等於品質,一些回收服務點雖然乾淨整潔、設施齊全,但對周邊居民,尤其是年輕上班族的吸引力有限,硬傷就是傳統回收方式不夠方便。“小年輕朝九晚五,哪有空提著大包小包走到垃圾房?”佳寧花園的物業經理坦言,小區裏的垃圾分類回收服務點基本只能吸引老年人,他們中一半人是自己攢夠可回收物後拎去服務點,另一半習慣打電話給回收員上門交易。年輕人則是直接往樓下的垃圾桶裏一扔,連回收員的電話都很少打。

  “年輕人都喜歡在手機上操作,既然有那麼多手機客戶端,為何不能做個專門回收垃圾的?”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張洪明表示,在設計“垃圾分類回收”板塊時,最重要有兩點:一是讓垃圾回收更方便、可隨時隨地;二是可以快速變現或産生價值。

  實踐證明,解決“痛點”後的垃圾分類回收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佳寧花園的回收員高賀彩回憶起兩個月前剛開始試點,日均有100多斤的廢紙混在垃圾桶裏,現在日均送去交投站的150多斤廢紙,絕大多數是上門回收穫得,其中不少都集中在晚上上門,送出廢紙的大多是年輕人。最近,高賀彩也很少去垃圾廂房徒手分揀,勞動強度低了不少,廢紙因為沒有與其他垃圾混雜,品質好,下游收購的價格變得更高。

  可以提升垃圾分類激勵力度

  記者注意到,在支付寶“垃圾分類回收”板塊裏選擇兌換方式時,除了兌換現金,還可兌換積分。以塑膠飲料瓶為例,1公斤可兌換約1.8元,也可兌換成1公斤“能量”,在環保商城裏兌換實物或優惠券。比如,1公斤“能量”可兌換某品牌電飯煲的5折優惠券,購買時使用更划算;也可兌換一盒雞蛋的8.1折優惠券。

  “我們希望引導大家選擇兌換積分,而非現金。”高翔表示,大部分可回收物的價值較低,如果用兌換現金的方式,依舊很難吸引更多居民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兌換成積分卻可以讓可回收物“升值”。當可回收物變得更有價值了,那麼把它們從垃圾堆裏分類出來便會更有意義,讓更多居民認同垃圾分類是值得去做的。

  據透露,上海綠化市容部門正和相關單位溝通,希望在支付寶垃圾分類回收平臺或上海的綠色賬戶中引入更多有價值的可兌換商品或服務,甚至是金錢難以買到的“稀缺品”,以此來吸引更多人參與垃圾分類。“比如經常被‘秒殺’的公益課堂、演出等社區活動名額,如果垃圾分類做得出色,就能用積分優先兌換。”市綠化局環衛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做將是提升垃圾分類激勵力度的有益嘗試。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不應讓支付寶的垃圾分類回收平臺或上海的綠色賬戶成為“兌獎平臺”,應嘗試引入更多公益資源,將這些平臺打造成精神文明激勵平臺,鼓勵居民用積分來兌換志願者服務、公益活動參與機會等。

  之前,激勵力度有限,始終是上海推進綠色賬戶時的難點。有很多企業為了公益,為綠色賬戶提供了大量商品供積分兌換,但這些商品價值往往不高,尤其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此外,積分基本不能即時兌換商品,仍是線下、延後兌換的模式,要等到兌換者所在社區的兌換需求積累到一定量後,才會有綠色賬戶的工作人員將商品集中帶過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怕麻煩”的人對兌換失去熱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