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惠民文化季顯著拉升居民消費

2018-03-06 09:38:17|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從近兩年流行的“故宮跑”到去年底中國美術館門前排起長隊,及至北京人藝推出的多部話劇屢屢一票難求,本市居民的文化需求與消費潛力可見一斑。日前,記者從第五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主辦方了解到,2017年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已達3917元,在消費支出構成中佔比高達10.5%,同時,青年群體佔比越來越大,月均文化消費金額提升明顯。

  由市文資辦、市文化局、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物局主辦的第五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最為搶眼的特色便是惠民,讓市民從活動中受益,進而提升消費理念,轉化為積極的消費行為。“平時看一場3D電影得花四五十塊錢,通過消費季平臺把同類電影引進校園,只需花上20元。”在北京物資學院念三年級的李宏宇正是通過幾場惠民電影放映,了解到文化消費季的更多活動,並通過申領到的文化消費券購買了近十套精品圖書。據了解,2017年北京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發放額度由2016年的1000萬元增長到5000萬元,用於直接補貼消費者在戲劇演出、圖書音像、電影觀映、文創衍生等眾多領域的文化消費。

  “文化消費空間體系已從傳統的書店、影院、劇場,拓展到藝術區、商場、社區,而可選地點的增多,對拉動市民文化消費有極大正向影響。”在文化産業學者張瑞平看來,正是文化消費季推出的文化小鎮、文創園區、商場、社區四大類文化消費空間,讓文化消費全面滲透融入城市肌理。而且,消費陣地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線上青年消費群體比重逐步增加。即便撇開青年佔主導的二次元文化消費,曾經勢弱的優秀傳統文化消費市場,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據北京榮寶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趙菁介紹,通過將傳統商品與網絡社交、視頻直播等方式相結合,並在新品開發上對準年輕群體,再借助消費季的推廣渠道,實現了前往榮寶齋旗艦店消費的青年群體大幅增長,由原來佔比35%提升至43%,其文房四寶等傳統産品年銷售金額逾千萬元。

  作為文化消費市場走向重要指標的月均消費額也在快速提升。據國內專業研究諮詢機構“零點有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近半數受訪公眾每月的文化消費金額在500元以上,而在上屆消費季調查中,近8成消費者每月文化消費金額尚不足500元。在文化産業學者張瑞平看來,惠民文化消費季通過廣納各類跨界消費,實現了文化消費空間體系從傳統的書店、影院、劇場,拓展到藝術區、商場、社區,為市民文化消費提供了多元選項和便捷。

  不僅居民得到實惠,更多文創企業也從中受益。比如,“北京絹人”是一種傳統的民族手工技藝,以往由於做工非常複雜,耗時成本比較高,很難在市場立足。如今在保留絹人的基礎工藝之外,通過消費季平臺引入科技手段改良技術,大大縮短了製作時間和成本,實現了批量生産。北京唐人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培訓部孫筱迪介紹,2017年公司銷售5萬餘個絹人,遠銷海內外,這些民族工藝品以精美形象向世人講述著中國故事。而由消費季搭建的北京國際文創産品交易會,更是為不少凝聚民族傳統智慧的非遺項目插上騰飛的翅膀,來自貴州大山深處的傳統蠟染作品經由現代設計已融入京城百姓生活。

  本報記者 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