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河生態輸水重煥生機

2017-06-26 09:58:13  來源:人民網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水頭到達臺特瑪湖用了10天,這是我們向下游輸水歷時最短的一次。”日前,長途跋涉了10天的滾滾來水,緩緩灌入乾涸的臺特瑪湖。

  這意味著新疆今年向塔裏木河下游的生態輸水圓滿成功。

  據塔裏木河流域管理局水量調度信息科副科長陳長清介紹,與以往不同,此次所輸之水,是利用灌溉間歇期,從這條河流上中游兩岸千萬畝農田中“省”出來的,而此前大多是利用夏秋汛期的洪水。

  為了保證生態用水,從2015年開始,新疆在塔裏木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有計劃地大面積退地休耕。庫爾勒、輪臺等水土矛盾突出的縣市,退出耕作的土地都在10萬畝以上。退地休耕“省”出來的水,主要補給到了塔裏木河下游。而位於塔裏木河干流下游的大西海子水庫退出了農業灌溉功能,成為了塔裏木河下游的“專職”生態輸水通道。

  生態輸水,是為了挽救塔裏木河流域生態。

  全長1321公里的塔裏木河,縱貫乾旱的新疆南部,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隨著塔裏木盆地人口和耕地不斷增加,塔裏木河的幹流水量日趨減少,下游常年處於斷流狀態,地下水水位也不斷下降。兩岸綿延千里的原始胡楊林開始大面積衰敗、枯死,生態功能減退。塔裏木河的尾閭湖泊——羅布泊和臺特瑪湖相繼乾涸,氣候變得越發乾燥,風沙危害日益嚴重。

  為此,自2000年起,中央政府投入107億元資金,挽救塔裏木河下游地區的生態危機,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對這一地區實施應急輸水。截至此次,這樣的生態輸水已有18次。

  生態輸水結束了塔裏木河下游河道連續乾涸近30年的歷史,土壤濕度增加,部分流動沙丘轉為半固定沙丘,弱化了風蝕沙化。

  大片胡楊林由此煥發生機,植物種類由17種增加到46種,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回來了。乾涸了幾十年的臺特瑪湖也重現了碧波盪漾景色,最大時能有26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

  “臺特瑪湖現在幾乎成了一片綠色濕地,原來臺特瑪湖包括塔裏木河下游周邊無人居住,如今牧民又陸續來到這裡放牧。”陳長清説。

  若羌縣的牧民吐迪·艾買提對此很高興,“塔裏木河水多了,草長得也好了,我的生活也跟著變好啦。”(記者 韓立群)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