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高原生態 護大河奔騰

2022-02-24 10:07:15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鄭思雯

守高原生態 護大河奔騰_fororder_122

  山南市境內的雅魯藏布江。

守高原生態 護大河奔騰_fororder_133

  達瓦堅參父子。徐馭堯/攝

守高原生態 護大河奔騰_fororder_144

  墨脫縣境內的雅魯藏布江。扎洛/攝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最長的高原河流,滋養著沿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近年來,雅魯藏布江沿江所在地區大力開展人工種草、退耕還草,加強植樹造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呵護這條高原上的大河浩蕩奔騰。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仲巴縣,傑馬央宗冰川的冰雪融化出潺潺流水。這裡是雅魯藏布江的起點。大河東去,年楚河、拉薩河等多條河流匯入,逐步造就了雅魯藏布江的浩蕩。雅魯藏布江向東直到林芝市內,由林芝市墨脫縣流出中國境內。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僅在中國境內,2000多公里長的雅魯藏布江海拔落差就達4000多米,由此造就了多元的自然景觀——雅魯藏布江沿線,既有棲息著多種野生動物的高原草甸,也有綿延數百公里的高寒沙漠,還有孕育著無數生命的大峽谷熱帶雨林。

  源頭:日喀則市仲巴縣

  恢復草原濕地環境

  傑馬央宗冰川腳下,滋養了一塊廣闊的天然草場,登高遠望,能看見三五成群的藏野驢、藏原羚奔跑嬉戲。近年來,仲巴縣大力推進人工種草、退耕還草,讓曾經不堪重負的草場得以休養生息。

  在仲巴縣,雅魯藏布江流域的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因為海拔高、溫度低,氣候相對乾旱。“旱的時候,水幹了露出河床,大風一刮,到處都是沙子。”仲巴縣環保局局長曲扎説。

  “咱們這裡自然條件比較差,草場和低海拔地區那種富饒的草原根本沒法比。”仲巴縣林草局局長拉巴次仁感慨,“牛羊低頭吃幾口,就能把地上的草啃光。”

  休牧,成了仲巴縣保護生態的必然選擇。“先天條件弱,我們得通過減少人類活動來保護草場。”拉巴次仁説,“因為放養牲畜,有些地方草場退化嚴重,我們只能用圍欄把這些土地圍起來。僅2021年,全縣就整治了近10萬畝退化草場,相關區域植被正在穩步恢復。”

  毗鄰傑馬央宗冰川的草場是休牧重點。因為冰雪融水的澆灌,這裡形成了仲巴縣境內難得的天然牧場。但是,為了讓這裡的草場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復,仲巴縣的牧民已經基本不在這裡放牧。隨著畜牧減少,這裡的草場成了野生動物活動的重要場所。“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推進雅魯藏布江源頭流域保護。”曲扎説。

  “通過大力開展雅魯藏布江流域荒漠化、草原退化、黑土灘治理等生態修復工作,源頭水質明顯改善,沙化面積逐年減少。”仲巴縣委書記曹偉説。

  中段:山南市乃東區

  持續推進植樹造林

  從日喀則市到山南市,雅魯藏布江已有多條河流匯入,流經山南市貢嘎縣至乃東區時,江水開闊而平緩。但是,受高原特有氣候影響,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區是高原高寒風沙類型區,土地沙化嚴重。

  乃東區金魯社區居民達瓦歐珠家的小屋距雅魯藏布江只有幾公里。站在小屋外遠眺,連綿的樹林一直向著江畔延伸。“每到夏天,兩岸都是綠油油的。”達瓦歐珠説。

  但其實在他小時候,雅魯藏布江沿岸可不是這樣——如今的樹林所在地,四十幾年前還是裸露的沙丘。“大風一吹,沙子四處流動,有時甚至能堵塞江邊的路。”達瓦歐珠回憶。

  達瓦歐珠的父親達瓦堅參是村裏的護林員。上世紀80年代,一場植樹造林工程開始推進——當時,山南各地陸續組織開展植樹造林和防風固沙工作,許多沿岸居民成為護林員,參與到植樹造林中來。

  雅魯藏布江沿岸氣候乾旱、沙化嚴重,樹苗種植容易但成活率不高。像達瓦堅參這樣的護林員,主要職責就是盡可能提高樹苗成活率。長期工作中,達瓦堅參總結出竅門,保持成活率主要看四件事——“有沒有人為破壞、有沒有野生動物破壞、有沒有病蟲害、土壤水分是不是充足”。

  在達瓦歐珠記憶中,父親總是早出晚歸,大部分時間都在和樹林打交道。當時還是青年的達瓦歐珠不明白父親的堅持,還曾勸過父親:“這麼大的河,這麼多沙子,靠咱們得幹到哪一年?”

  達瓦堅參卻很執著:“咱們的任務就是保護好這些樹,讓大家以後再也不用過‘吃沙子’的日子。”達瓦歐珠不懂父親的堅持,但他覺得“要是我也成了護林員,父親是不是能輕鬆些?”於是,退伍回家的他,也選擇成為一名護林員,和父親一起參與到雅魯藏布江植樹的事業中來。

  和樹木長期打交道,達瓦歐珠也漸漸明白了這項工作的意義。近十幾年,雅魯藏布江沿岸樹木種植量日益增大、成活率日益提升。“一方面得益於政府越來越重視綠化,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數十年奠定的基礎正在發揮作用。”達瓦歐珠説。

  在雅魯藏布江中段沿線,像達瓦堅參父子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有的開設苗圃,有的義務造林,有的改進種植技術,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讓雅魯藏布江兩岸越來越綠。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經過40多年努力,山南人民在雅魯藏布江沿岸累計造林4500多萬株。貢嘎縣到桑日縣之間,沿岸形成了長160公里、寬1.8公里、面積約45萬畝的防護林帶。

  下游:林芝市墨脫縣

  探索生物多樣之美

  雅魯藏布江在林芝市內轉彎向南,滾滾江水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上穿鑿出一個“缺口”。在米林縣、墨脫縣境內,四五百公里的長度卻有著3000多米的高度落差,在這裡形成了又深又長的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區域比同緯度其他區域氣候更濕潤,形成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時隔30多年,西藏林業調查規劃院研究員劉務林又在墨脫縣見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赤斑羚。

  腳下是湍急的雅魯藏布江江水,頭頂是懸崖峭壁。30多年前,劉務林就曾見過赤斑羚棲息此處。這次,他帶著中國科學院墨脫地球景觀與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趙旺林一道“故地重遊”,就是想看看是否能再遇到赤斑羚。

  趙旺林介紹,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讓墨脫和這裡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成為科研工作者嚮往的研究地。

  帶著裝備進入墨脫繁密的原始森林後,趙旺林仔細觀察沿途樹木和地表,留心動物留下的腳印、糞便和皮毛,並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動物棲息和活動的痕跡,選擇架設紅外相機的點位。

  峽谷內植被垂直帶譜和植物多樣性,同樣吸引眾多研究人員前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波至今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進入墨脫時的場景——那是2015年,墨脫的第一條公路已經通車。但為了研究大峽谷區域的植被分佈和植物多樣性,他和研究團隊依舊選擇翻越多雄拉山,徒步走進墨脫。

  墨脫的路遠比他們想像的更艱辛。走在路上,無處不在的螞蟥叮咬著徐波和他的隊友。而更可怕的是沼澤,穿越多雄河無人區開展調查時,他們必須邊走邊尋找道路、跨越密林,還要實時提防沼澤。徐波説:“墨脫的峽谷裏,有中國緯度最高的熱帶季雨林。而兩岸高聳的山峰,則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垂直帶譜——涵蓋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和高山灌叢、高山草甸等植被類型,這些都吸引著我們植物學研究者在此持續開展深入研究。”(人民日報記者 徐馭堯)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