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五年“荒原”變“生態文明建設範例”

2017-07-06 13:46:53  來源:河北新聞網  責編:陳晨

  河北新聞網訊:這裡曾經是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遼、金時期,這裡是“千里松林”;清康熙年間,這裡是木蘭圍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清末,這裡被開圍放墾,樹木被砍伐殆盡,到解放初期,這裡的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成了林木稀疏、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曾幾何時,面對此情此景,人們憶往昔,無限感慨,只有遺憾淚。

  然而,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55年的風雨征程,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成了河北省國有大型林場,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2017年6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這裡命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範例”。何謂範例?就是典範的例子,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

  這裡是塞罕壩機械林場。塞罕壩,“美麗的高嶺”的意思,雖然曾經成為“荒蕪的高嶺”,但是,今天,它實至名歸。這裡的變化為何如此任性?

  因為幾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艱苦奮鬥,堅持不懈,堅強拼搏,堅決前進;所以在這裡譜寫了“綠色傳奇”。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們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得活色生香,林場內林地面積達到112萬畝,單位面積林木蓄積量是全國人工林平均水準的2.76倍,年大風天數平均減少30天,森林資源總價值超過153億元。看,塞罕壩人就是這樣任性,他們用“忠於使命、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創造了人間奇跡。

  從“茫茫荒原”到“生態文明建設範例”,這裡的變化就是如此任性!這種任性的背後有寶貴的精神財富支撐,這種精神財富就是要牢記職責使命,築牢對黨絕對忠誠的思想根基。使命是前進的動力,忠誠是成功的關鍵,正是這種使命感,對黨的絕對忠誠孕育出了塞罕壩精神;這種精神財富是堅持生態優先,切實增強綠色發展的堅定信心。信心比黃金還貴,正是這樣的生態文明意識,正是這樣的綠色發展信心,讓綠色發展理念在這裡落地生根,讓綠色成為生産力;這種精神財富是勇於直面困難,培養造就銳意進取的拼搏精神,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輝煌的背後都必然要衝破困難的牢籠,都必然高昂起進取的精神;這種精神財富是矢志艱苦奮鬥,大力弘揚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任何事業都是奮鬥出來的,都是幹出來的,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茬接著一茬幹,擼起袖子加油幹,就必然能幹出一片精彩天地。這種精神財富富裕了塞罕壩,是當前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典型引領。

  你想讓自己的發展出現一個任性的華麗轉身嗎?你想讓自己這片土地走向美麗富裕嗎?那麼,就學習塞罕壩機械林場吧!學習他們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因為品格決定征程;學習他們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因為意識是能量源泉;學習他們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執著追求,因為追求打造夢想;學習他們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創業熱情,因為熱情産生力量;學習他們堅持求真務實、發揚科學、艱苦奮鬥的精神,因為精神創造財富。期待大家把這些“學習”和工作實踐融合在一起,共同譜寫“綠色傳奇”創造“人間奇跡”。(記者 殷建光)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