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先鋒號”

2017-10-19 17:02:37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山東省臨沂市冷水溝村位於沂堂鎮西南7公里,地處羅莊區、蘭陵縣交界,是羅莊區西南最偏僻的自然村。全村共有310戶、1068人,其中貧困戶23戶、57人,耕地1600余畝,山嶺地佔一半以上。長期以來,村莊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村民主要從事外出務工和傳統農業種植,村集體無收入,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

  臨沂市交通運輸局選派第一書記李先鋒、尹海洋駐村後,立足當地實際、順應群眾期盼、及時破解出行難題,大力改造傳統産業,引進鮮切花項目、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不斷激活脫貧內生動力。在較短時間內,讓一個“窮亂差”貧困村蛻變為“紅富美”小康村。

  一是讓道路打通民心。到村報到的第一天,我們看到坑洼不平的道路,聽著汽車底盤被刮的吱吱聲,就暗下決心要修路。在隨後的走訪中,我們發現修路幾乎是全村上下的普遍共識,於是我們及時聯繫勘測人員,一週內就確定了“一環三連”的路網規劃。三個月後,總投資330萬元、全長4.1公里的東向和南向兩條出村道路竣工,並配套綠化各類苗木4萬株,安裝太陽能路燈97盞。此後,我們協調資金800多萬元,為沂堂鎮西部修建了一條連接另外7個貧困村的“幸福小康路”環線,引進公交線路,使沿途及周邊9個村莊1.5萬名群眾在家門口上車一站直達城區。嶄新的柏油路方便了村莊與外界的聯繫,也為接下來的産業發展打下了基礎,被鄉親們形象地稱為“致富路”。

  二是讓紅薯冬眠生財。冷水溝村多丘陵,有種植紅薯的傳統,但由於土地貧瘠,産量較低,群眾收益不高。為此,我們帶領黨員幹部先後3次外出考察,引入了紅蘇八、黃蘇八、紅香蕉等優良品種,當年實現每畝增産3000斤、人均增收1000多元。在走訪座談中,我們了解到紅薯秋收時價格只有每斤3角錢左右,但冬春季節價格可漲到1元2角,增收空間較大。於是,我們便與村“兩委”商議建設紅薯儲窖,通過反季節銷售,增加村民收入。目前,投資60萬元的紅薯儲窖已經開工,可存儲紅薯200萬斤,僅此一項每年可幫助村民增加收益150多萬元,村集體每年租金收入5萬餘元。

  三是讓花卉飄香山村。要徹底改變村莊貧窮落後的面貌,必須探索出適合本村的增收致富産業。我們通過組織黨員幹部考察學習,邀請專家實地查看,化驗土壤成分,最終選擇了鮮切花種植産業。為讓村民打消顧慮、降低風險,我們又幫助村裏註冊成立了君民專業種植合作社,並與河東區景真鮮切花種植合作社結成發展對子,獲得他們在技術、銷售方面的支持,為發展鮮切花産業鋪平了道路。目前該村的非洲菊種植規模已經達到50畝、共31個大棚,每個大棚每年可實現收益3-5萬元,村集體年增收5.4萬元,一個四季飄香的鮮切花種植基地正在蓬勃發展。

  四是讓遊客紛至遝來。交通的改善和環境的提升,讓村莊變得清新靚麗、充滿活力,村莊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此時,我們又盯上了鄉村旅遊産業,通過規劃戶外自行車騎行線路,建設家庭農場、農家樂、垂釣園、花卉採摘園等,進一步打造“山清水秀冷水溝”旅遊名片,讓村莊變成市民體驗自然、休閒放鬆的樂園。村民也可以通過餐飲、住宿以及出售鮮花、紅薯、旅遊紀念品等,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供稿單位:臨沂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 編輯:王雅茹)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