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生態做減法

2017-11-14 09:37: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堅持“生態資源就是最寶貴的稀缺資源,生態資本就是最具價值的發展資本”的理念,山東青島的中德生態園做起了“減法”:“減”掉雨水管線、“減”掉污水管線、“減”掉集中供熱……為達到園區萬元GDP能耗0.23噸標煤、碳減排率64.6%的目標,中德生態園不僅設置了綠強度、碳排放指標的“天花板”,還積極採用新技術、新方案,畫好生態發展藍圖,保護和展現生態之美

  地下管線不斷延伸、雨污分流、集中供熱……這是很多城市目前正在做的“加法”。而位於山東青島的中德生態園則反其道而行之,做起了“減法”:他們將“減”掉雨水管線,建設海綿城市;“減”掉污水管線,實施中水回用和生物質能源利用;“減”掉集中供熱,實施非化石能源分佈式供熱,並按照德國DGNB綠色認證體系進行區域認證。

  這種與眾不同的做法,詮釋了其以生態為馬首是瞻的全新理念。據介紹,中德生態園的目標是:建成後的園區萬元GDP能耗達到0.23噸標煤,碳減排率為64.6%,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準。

  用好“標準尺”,畫好生態圖

  5大類、40大項、777個子項指標為園區開發設置了綠強度、碳排放指標的“天花板”

  青島中德生態園是我國首個國際合作生態園區,為打好生態這張牌,他們堅持生態為底、標準為先,建立界定發展路線的生態標準體系。

  借鑒德國生態園區模式、評價體系及政策體系,結合園區定位和特點,中德生態園圍繞經濟優化、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包容發展、可持續發展等目標要求,提出了5大類、40大項、777個子項指標,包含31大項控制性指標、9大項引導性指標,其中6項為首次提出。這些標準體系為園區開發設置了綠強度、碳排放指標的“天花板”。

  以標準為支撐,中德生態園引進國內外一流專業機構,高標準編制了園區概念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等30余項規劃,承接生態指標體系,指導園區開發建設。根據規劃區自然本底特徵、生態敏感性分佈情況,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同時,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規劃實施評估機制,並強化了檢測機制,針對園區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聲等環境因素,委託專業資質機構,自2014年起連續開展環境指標監測,共布設監測點位65個,採集各類指標數據500余次,分析數據近6000個,科學確定環境承載能力,強化空間佈局管控。

  這種對生態環境的極致保護,受到了跨國投資企業的認同。通過開展項目選址地土壤品質檢測等措施,世界500強企業德國大陸集團經過2年多時間在全國選址後,最終被中德生態園良好的生態政策打動,確定汽車配件項目在此落戶,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