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2018-03-22 09:31:13  來源:安徽日報  責編:陳晨

  安徽日報訊:生態興則文明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全國兩會期間,我省代表、委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踴躍建言獻策。大家認為,要突出生態優先,注重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宣城市的實踐出發,我們對綠色發展信心滿滿。 ”全國人大代表張冬雲説,該市堅持把“生態立市”作為發展先導戰略,探索走出一條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他建議,建設安徽(宣城)綠色發展創新實驗區,著力打造綠色空間樣板、綠色産業樣板、綠色制度樣板和綠色文化樣板。

  讓産業變“綠”,讓“綠”變産業,是綠色發展的關鍵所在。 “要把‘生態+’理念融入産業發展全過程,探索‘綠、富、美’並進的綠色發展新路。 ”全國政協委員劉屹説,既不能因為發展工業而破壞環境,也不應以保護環境為藉口不發展工業,而是要積極探索研究,通過制定綠色規劃、發展綠色産業、實施綠色工程、完善綠色制度、打造綠色品牌、培育綠色文化,加快形成綠色産業新體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應當儘量選擇清潔能源或節能環保的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 ”全國人大代表李祥斌表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便是綠色出行的最好體現。鋻於電池體積大、充電慢、續航里程短等瓶頸,他建議國家選擇研發能力強的企業重點扶持,儘快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性能。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保衛藍天、保衛碧水、保衛凈土。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才能增進人民綠色幸福感。

  藍天常見,空氣常新。 “‘十二五’以來,我省順利完成‘大氣十條’的階段性目標任務,主要考核指標PM10實現了逐年下降10%的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徐恒秋説,大氣污染涉及能源結構、産業結構、運輸結構等諸多問題。如果僅僅靠一家單位去管,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方方面面行動起來。

  整治水污染一直是群眾最關心、最緊迫、最期盼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牛立文表示,近年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防治力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總體看來,水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水污染防治的長效防治和區域協作機制尚不健全。他建議,建立健全流域區域聯合治污協作機制,形成跨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機制。

  土壤污染直接關係農産品品質,進而關係群眾身體健康。 “保護土壤,必須以預防為主,特別是要發展綠色農業、循環生態農業,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徐淙祥表示,要從灌溉用水、化肥農藥等方面下功夫,防止土壤因污水和農業物資受到污染。既要加強對農業用水的監測,使之符合灌溉水質標準,又要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盡可能使用有機肥料,不斷改善土質。

  築牢生態安全重要屏障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是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生態補償範圍主要側重於森林、礦産資源、水資源等,流域、濕地生態補償尚處於起步階段,耕地、大氣及土壤生態補償尚未納入工作範疇。 ”全國人大代表孫學龍提出,要擴大生態補償範圍,提高生態補償標準,拓寬補償資金來源,運用綠色金融、碳匯交易、排污權交易、水權交易、生態産品服務標誌等補償方式,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撐。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 “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相關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功能才能真正得以發揮。 ”全國政協委員汪利民表示,要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責任,將其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環境治理,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出、守得住。(吳林紅 汪國梁 聶揚飛)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