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

2019-12-31 10:51:23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學習會現場  劉蓉娜/攝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劉蓉娜):4月10日,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以下簡稱“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舉行“生態文明”專題學習會。此次會議,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特邀請研促會創建委副主任、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陳抗甫做了主題宣講。研促會副會長、生態旅遊分會常務副會長、研究員王春益,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會長、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原部長張化本,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恒學,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秘書長、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總監王海霞、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燕琴、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策劃部主任王風雲、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編輯部副主任劉蓉娜等參加了學習。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研促會創建委副主任、九三學社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陳抗甫  劉蓉娜/攝

  會上,陳抗甫主席就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做了分享交流。陳主席談到,“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的理念”、“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隨著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不斷被強調,隨著生態文明建設被上升到治國理政更加重要的地位,綠色發展的理念已經由共識走向了實踐,保護環境也逐漸成為全民行動自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生態文明”被歷史性地寫入了莊嚴的憲法。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具有了更高的法律地位,擁有了更強的法律效力。繼寫入黨章後又寫入憲法,正是讓生態文明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的生動體現。而以憲法之名確立生態文明的重要性,無疑為將綠色發展理念更加廣泛而深入地植入人心、落實到行動上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研促會副會長、生態旅遊分會常務副會長、研究員王春益  劉蓉娜/攝

  談到鄉村振興,陳主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去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兩會再次專題部署,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理念。習近平總書記説,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必須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既是國家整體戰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在農村的具體體現。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統籌謀劃,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會長、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原部長張化本  劉蓉娜/攝

  最後,陳抗甫主席就生態旅遊發展給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提出了發展方向和具體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把美麗中國作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目標,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陳主席表示,旅遊業是朝陽産業、綠色産業、富民産業,是全面帶動社會經濟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提出了新要求。要抓住這個新機遇、完成這個新要求,就必須在全域旅遊理念的指導下的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使之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領跑産業,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分會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認真學習和把握好國家的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準,擴展生態旅遊目的地、擴展生態旅遊産品、拓寬生態旅遊發展的範圍,重點還要在鄉村生態旅遊上下功夫。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恒學  劉蓉娜/攝

  宣講會為參會者帶來了一場思想與智慧的盛宴,也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研促會生態旅遊分會副秘書長、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總監王海霞  劉蓉娜/攝

【原創待審】學習生態文明建設 助力生態旅遊發展(焦點圖)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燕琴 劉蓉娜/攝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