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的變與不變

2018-06-28 17:01:31  來源:消費日報網  責編:鄭思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消費日報網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塵埃落定。根據《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國務院新組建了生態環境部,並於近日掛牌成立。首位生態環保部部長李幹傑在“部長通道”上直言:自己責任更重、壓力更大、信心更足。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兩字只差有何深意?這樣的變化對美麗中國建設有何深意?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有啥不一樣?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意味深長。

  在現行體制下,中國環保相關職責分佈在多個機構。以污水防治為例,地下水歸國土部;河流湖泊水歸環保部;排污口設置由水利部管;農業面源污染歸農業部治理;海裏的水則由國家海洋局負責。

  用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話説,長期以來中國生態環保領域體制機制有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職責交叉重復,“疊床架屋、九龍治水、多頭治理,出了事責任不清楚”; 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區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有些裁判員獨立出來,他的權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強”,而本次機構改革方案對此作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

  根據改革方案,將原環保部的職責,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都進行了整合,統一組建成生態環境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術語很多,部委也很多,可能很多人看了一頭霧水。總結為一句話就是:告別多頭管理!

  生態環境部將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整合了起來,把原環境保護部全部職責和其他六個部門相關職責整合到了一起。讓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開,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生態環境部對美麗中國建設影響深遠

  在實踐中,老百姓經常會遇到投訴無門的問題。

  “一隻蛤蟆跳進水裏,歸農業部管,蹦到岸上就歸林業局管。我種牡丹歸林業局管,改種芍藥就得歸農業部了,因為一個是草本,一個是木本。”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樓繼偉的一番話,引來一片笑聲。

  雖然是一句戲謔,但卻折射出機構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行政機構的“條塊化”職權分割。這經常導致的結果是,部門間相互扯皮推諉,老百姓的問題無法根本解決,而生態環境部的成立,將職能整合實現了五個打通。

  一是劃入原國土部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打通了“地上和地下”;二是劃入水利部門的組織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  項目區環境保護等職責,打通了“岸上和水裏”;三是劃入原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打通了“陸地和海洋”;四是劃入原農業部門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打通了“城市和農村”;五是劃入發展改革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過職能整合,進一步充實了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三大職能領域,加強統一監管。另一方面,重點強化了四大職能。 生態環境部的基本職責定位是“監管”,統一行使生態環境監管者職責。因此,重點強化了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此次組建生態環境部,是對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的落實,也是在彌補過去中國在生態環保上的短板,對2050年建設成為美麗中國意義深遠。

  今年7月,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將再一次再貴陽召開。​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學者將就氣候變化行動、環境綜合治理、産業技術創新、和諧美麗社會、自然生態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制度監督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方案貴州實踐等進行討論,也將就美麗中國建設獻言獻策。想了解最前沿的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思路,不妨去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聽一聽,也可以提出你的簡介和思路。(作者 曹鵠飛)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