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兩會”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讓家園更美麗宜人

2019-02-01 17:22:28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讓各族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到潔凈的空氣、感受到環境改善的成果”“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必須再持續用力3年到5年,就應該能翻山越嶺,生態環境品質就能穩定”近日在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生態環保依舊是熱點話題,各地紛紛聚焦“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許多新思路、新舉措。

  環境保護措施更加具體精準

  2018年,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我國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積極進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持續發力,增加優質生態産品供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各地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近日召開的地方‘兩會’看,普遍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更重視,措施更具體更精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表示。

  針對機動車排放量大的問題,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柴油貨車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推動制定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嚴格執法並實行閉環管理,鼓勵淘汰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支持發展新能源貨車,實施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和環保標識管理政策。

  湖北省提出,推進不達標斷面綜合整治,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全面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品質類別劃定,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工程建設。

  四川省提出,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戰役”,建立污染防治攻堅重點縣清單,實行省直部門、國有企業、科研院所與重點縣“一對一”結對攻堅。

  常紀文表示,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必須將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打破路徑依賴解結構性難題

  當前,隨著環境治理措施深入推進,一些問題解決的難度在加大。特別是在推動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農業投入結構調整方面,部分地區仍對傳統産業存在路徑依賴,結構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散煤清潔替代。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嚴禁“一刀切”停限産。

  河南省提出,優化調整“四個結構”,持續抓好“六控”,推進鄭州市主城區煤電機組清零和洛陽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基本清零。

  江蘇省提出全面加強主要污染源管控。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基本完成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鍋爐整治等重點任務。

  甘肅省則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産、清潔能源等新興綠色産業。

  常紀文表示,以前很多地方發展經濟投資大、污染大,現在,各個地方對工業都要求提質增效。今年的地方“兩會”,各地的生態文明保護部署比較理性,既關心環境保護,也關注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反映出各地希望從深層次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問題。

  生態體系制度建設持續發力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2019年將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關係,暢通監管體制機制,夯實基層監管執法能力,加上生態文明建設其他多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將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的體制機制保障。

  梳理各地“兩會”的部署,記者注意到,生態體系制度建設正在加速落地。

  福建省部署開展海洋資源價值實現等生態産品市場化改革試點,完善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健全環境信用評價體系。新疆提出,要嚴格執行能源、礦産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

  “各地在積極落實中央的改革部署,並在落實中根據自身情況予以創新。”常紀文表示。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不能放寬放鬆,更不能走“回頭路”,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記者 劉瑾 李靜)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