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沙漠變身“綠色銀行”

2019-03-13 09:26:17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鄭思雯

  這是一支沙漠“增綠隊”30年的奮鬥故事。曾經,這裡黃沙肆虐,沙塵暴鋪天蓋地涌向北京,被稱為首都“頭上的一盆沙”。如今,這裡綠意濃濃,當地百姓也因生態增加了收入。這片沙海,是庫布其沙漠;這支“增綠隊”,有著共同名字——“億利人”。

  30年來,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在這片沙海中修復綠化沙漠969萬畝,固碳1540萬噸,涵養水源243.76億立方米,釋放氧氣1830萬噸,把漫天黃沙變成“綠色銀行”。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説:“億利集團要把治理沙漠這件事堅持做下去,做紮實,提高科技含量。我們還要與全世界分享庫布其治沙的經驗、技術、模式和理念。”

  30年巨變 沙漠成綠洲

  缺水、沒電、沒路,只有不斷擴大延展的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的庫布其沙漠,是京津三大風沙源之一。

  如今的庫布其,成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體,治理沙漠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增加到15.7%、53%,區域小氣候得以改變。

  30年巨變,得益於當地政府和億利集團等企業及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據了解,億利集團在30年間公益性投資逾30億元,産業性投資逾300億元。第一個十年是“輸血”,從主業利潤中每年拿出10%—20%來治沙;第二個十年是“輸血+造血”;第三個十年,完全是“造血”,走上了“治理效果經得起看,經濟賬經得起算”的良性循環道路。

  2018年12月,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示範區被生態環境部確定為實踐創新基地。“我們不光改變了沙漠面貌,還創造了多項治沙經驗。”億利庫布其沙漠研究院執行院長呂濤説,庫布其治沙30年取得343項治沙科技創新成果,其中290多項都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庫布其重大生態産業項目都是這幾年上馬的,防沙治沙經驗推廣到西藏、青海、湖北、甘肅等多個省區市和“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也是這幾年實現的。

  “庫布其治沙成果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例證。”王文彪説。

  發展産業 實現沙海淘金

  “增綠”生態效益毋庸置疑,但利從哪得?這是億利集團面臨的重大難題。億利綠土地科技公司執行總裁奧寶平説:“正是這些難題,導致‘增綠’在很多地方進展緩慢。”

  經過長期摸索,“億利人”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模式,形成了“1+6”立體循環生態産業體系,成功破解了難題。

  “1+6”,即在改善生態的基礎上綠化一片沙漠,培育生態修復、生態農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大産業。實現“增綠”又增收。“億利人”帶著摸索出的經驗從庫布其出發,目前已在全國多地形成了“1+6”立體循環生態産業體系。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億利庫布其生態光伏示範項目區裏,光伏板連綿不斷,一方面通過地下種植生物固氮先鋒——甘草,增加沙地肥力;另一方面在光伏板間發展養殖業增收。

  在河北張家口,億利集團建設了“京張奧運迎賓光伏廊道”項目,已並網發電240兆瓦;在張家口德勝村建設的50兆瓦光伏扶貧農光互補集中式電站已于2017年並網發電,使當地貧困戶年收入增加3000元。

  不光“增綠”,更要“固綠”。為此,億利集團採取了多種措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布和沙漠,億利集團建設了喬、灌、草結合的鎖邊林帶,阻止烏蘭布和沙漠向東南侵蝕黃河,同時治沙改土補充耕地資源,發展現代循環農牧業和生態旅遊;在庫布其沙漠北緣,建設了300公里黃河鎖邊林,並開展“互聯網植樹+體驗經濟”,遏制流沙向北侵入黃河及南移東擴。

  走向世界 贏得廣泛認可

  當前,防治荒漠化是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可喜的是,億利集團在庫布其的治沙實踐,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了表率,來自中國民間的倡議也成為世界效倣的典範。”2018年12月12日,聯合國秘書長南南合作特使、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主任豪爾赫·切迪克為億利集團提出的“全球荒漠化土地森林增匯行動”倡議點讚。

  當前,庫布其治沙經驗已走出內蒙古自治區的沙海,正沿著“一帶一路”將治沙的中國方案向更廣闊的地區傳播。

  “庫布其幾代治沙人有兩個夢想:把荒漠變成綠水青山,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王文彪説:“如果未來10年將地球上1/10的荒漠化土地改造成森林,將意味著每天全球增加碳匯10萬噸、水分涵養15萬噸,幫助全球1億以上人口脫貧。”(作者 李翔)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