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潘安湖 貌比潘安美

2019-05-05 09:43:3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潘安是中國古代第一美男子,這幾乎家喻戶曉。

  而在徐州主城區與賈汪城區中間地帶,有一個湖,名字也叫潘安,這是一個由採煤塌陷區整治而成的人工湖。

  一個人工湖,何以稱之為潘安湖?因為好奇,我實地踏訪了潘安湖。

  船行水上,但見潘安湖遠山如黛,近水瀲艷,湖上星羅棋佈的島嶼草木繁茂,鳥類雲集,生機盎然,可謂名副其實的徐州“後花園”。遊客們讚嘆:若把美景比美男,潘安湖美賽潘安。可見,喚其潘安湖,讚其“貌比潘安”,實在不算誇張。

  然而,曾經的潘安湖卻是“一城煤灰半城土”,滿目瘡痍。

  “自古彭城列九州,龍爭虎鬥幾韆鞦”。潘安湖所在地徐州,自古以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發生在這裡有史可查的戰爭多達400余次。

  徐州,還是我國的煤炭工業基地。以前提起徐州,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煤礦。在計劃經濟時代,徐州肩負著為江蘇及華東地區輸送煤炭資源的重任。但採煤對生態的破壞相當大,不僅污染嚴重,而且會造成礦區地面下沉。

  徐州市採煤塌陷地,超過三成在賈汪。其中,集中連片、面積最大、塌陷程度最深的,就是面積達1.74萬畝的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採煤塌陷區域,也就是如今的潘安湖片區。

  戰爭、採礦,加上偏重的産業結構,使生態環境不堪重負。潘安湖所在的賈汪區一帶,曾經與“美麗”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坑坑洼洼、灰頭土臉。空氣中到處飄揚著煤灰,居民不敢穿白襯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當時周邊居民的真實生活寫照。

  2011年,賈汪區所在的徐州被列為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而在此前的一年,即2010年,徐州決定向“城市傷疤”宣戰,對潘安這片面積最大的採煤塌陷地進行生態修復。其間,徐州首創了集“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村莊異地搬遷”五位一體的創新治理模式。

  2012年4月,潘安湖濕地公園景觀綠化工程全面開工建設,規劃總面積52.89平方公里,在煤礦塌陷地形成的大面積水域基礎上,成功打造了集遊覽觀光、生態宜居、旅遊度假、鄉村民俗體驗等為主的最美鄉村濕地景觀。

  從坑到湖,如今的潘安湖,變了模樣,經過精心整治的潘安湖碧水澄澈、鷗鳥翩翩,一派迷人的風光。

  站在偌大的潘安湖畔,令人不由慨嘆當年又黑又破的煤礦塌陷區竟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潘安湖採煤塌陷區生態修復在“江蘇環境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中位居榜首,成為全國的典範。賈汪區也在很短時間裏,經歷了從百年煤城到生態新城的滄桑變化。

  2012年,台灣作家張曉風來徐州尋根祭祖時,評價潘安湖是“用人工的方法,補救了另外一次人工的失誤。”是的,人類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糾正錯誤中進步的。

  如今,潘安湖濕地公園已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央影視拍攝基地。潘安湖畔吸引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落地生根,並規劃建設20平方公里的徐州科教創新區,打造高端人才、高端産業集聚地。徐州人硬是將“生態包袱”轉變成了發展優勢。

  如今的潘安湖,又貌比潘安,成為徐州的一張發展名片,一部可供借鑒的全球生態修復“徐州樣本”,書寫著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蝶變故事。(作者 賀震)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