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河流安個“智慧大腦”

2019-05-31 14:05:36  來源:福建日報  責編:陳晨

  福建日報訊: 最近,福建省普降暴雨,多地突發特大暴雨,江河水位迅猛上漲。面對嚴峻的形勢,福建省憑藉靈敏通達的汛情信息,適時應勢的指揮調度,最大限度地減少災害損失。水利信息化服務能力,直接關係到能否有效解決“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四大水問題。為了不斷提高服務社會經濟與民生的能力與水準,福建省加快水利信息化提檔升級工作,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水治理能力現代化。

  “智慧河流”治水護河效率高

  5月6日在福州召開的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首個應用5G通信+AI智慧感知技術的“智慧河流——福安市穆陽溪”平臺正式亮相。這個具備敏銳感知觸角的“智慧大腦”,是一個智慧化、可視化、全要素感知的河流管理平臺,是福建省管河、護河、治河的一大技術創新。

  今年初,福建省水利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國內視頻監控、水環境監測、衛星遙感、軟體開發等領域領先的單位,組建了福建省水利廳數字水利聯合實驗室,在省級河湖長制綜合管理平臺基礎上,選取福安穆陽溪和沙縣東溪兩條河流作為試點,積極探索河湖(庫)智慧管理新模式。

  有了“黑科技”加持,河流也變得智慧了。穆陽溪流域設置了14個雨量自動監測站、6個水文自動監測站、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以及6個智慧視頻監控點,通過衛星遙感定期監控,無人機常態化巡河,感知降雨、水位、流速、流量、水質、漂浮物及河道變遷等細微變化。同時,對相關部門的行業監管、管河隊伍的履職行為、民眾的涉河活動進行全過程記錄。這些數據利用5G和NB-IoT通信技術,第一時間傳輸到後臺的“智慧大腦”。“智慧大腦”融合了大量水利基礎數據,依靠水利業務模型進行分析並做出判斷,為河流治理提供輔助決策。

  無獨有偶,沙縣也抓住列入“智慧河流”試點的契機,努力改變水利數據分散不能共享、數據無法實時監測的狀況,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三維建模等先進

  技術,全面構建智慧水利“雲、網、端、臺”,覆蓋縣鄉村三級,將全縣的河道、山塘、水庫等分散信息整合到“一張圖”中,將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採砂管理等業務模組集中到一個平臺統一呈現。

  以前,要察看水庫和重要河道的水位,都要派人到實地測量;現在布設了監測站點,在防汛指揮部就能掌握水雨情和水位信息,贏得寶貴的防洪救災時間。

  5月16日,沙縣遭遇暴雨襲擊,縣防汛辦通過平臺新安裝的視頻監控系統,發現南陽鄉大基口村、南霞鄉霞村和富口鎮白溪村、郭墩村河道水位暴漲,馬上通知鄉鎮防汛工作人員,三個鄉鎮及時轉移人口107人,確保民眾生命安全。

  數字水利防範風險能力強

  福建省水利信息化工作起步較早,1994年就利用先進技術啟動了閩江洪水預警報系統建設,並在全省推廣使用。2001年啟動以金水工程為代表的信息化建設。2016年以來,每年投入不少於3000萬元專項資金,抓住“補短板、強監管”的重點,立足實用、安全、智慧,以智慧水利為抓手,助推全省水利改革發展。

  2018年,省水利廳建成省級水利數據中心,並按照“一數一源、一數一主”的原則,統一了水利數據標準,建立一套數據匯聚、使用及共享的管理辦法,把全廳數據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匯聚了防汛、水資源、水普、水庫大壩、水電站、水文等業務系統共計9.9億多條數據,月增700萬條,數據量超過777.3G。目前水利的業務數據基本實現與數字福建匯聚平臺的共享,併為基層單位提供近4000萬條的數據服務。

  經過多年水利信息化建設,福建省形成了觸角深廣的水利信息化網絡,縱向上達水利部、下達縣市區水利部門,橫向則與省委、省政府和相關廳局的網絡相通。在水利廳辦公大樓一樓大廳,擺放著一台75寸的高清觸摸屏,顯示屏有8個數字水利展示模組,點擊進去可以詳細了解全省數字水利的建設成果。

  數字水保模組,衛星遙感對比圖顯示,長汀縣從1990年到2018年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巨大成效,水土流失率從27.8%降到7.95%。

  水資源模組,主要展示福建省的年平均降雨量、取水許可證審批、每年的總水量及總用水量。點擊進去,可以看到“金門供水”工程的示意圖,金門供水從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以來,每日最大供水量4萬立方米。

  智慧河湖模組,將全省1172個河長辦、4974名河長、13236個河道專管員全部納入管理體系,建立覆蓋全省3755條河流的分級名錄,對全省河湖實行網格化管理。在系統上,可查看河長是步行巡河還是騎車巡河,履職認真不認真。

  防汛指揮圖,整合了氣象、水文等部門數據,共匯集了8100個自動監測站點數據,全省站點覆蓋密度達20平方公里/站,具體到每個縣每個鄉鎮每個村。圖上的綠色區域為安全區域,紅色區域則為危險區域,這些區域有多少住戶多少人都有記載。當發生洪水或山洪時,人員轉移辦法與轉移路線都有明示,以便有條不紊地組織實施。

  智慧水安模組,融合接入全省各級水利部門已建的1255個視頻資源,並在大中型以上水庫、大型水閘、重要流域斷面、生態流量監視、水土保持監管區、省重點在建水利工程等242個點位補建734個監視點,構建省市縣三級視頻監視融合平臺和移動端應用。點擊相關視頻,在建工地的施工人員是否戴安全帽,監控水域是否有漂浮物,都看得清清楚楚。

  福建省水利信息化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信息採集體系還不夠全面,應用水準不高,數據共享不充分、信息孤島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離智慧水利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智慧水利的核心是“智慧大腦”,需要完善的“數字神經系統”,以便提升感知、分析、預測和風險防範能力。為此,省水利廳推進一張網、一張圖、一個中心、一個平臺、一個窗口的“五個一工程”建設,把水利全要素動態智慧感知網、水利全業務空間地理信息電子地圖、高度集成的水利數據資源中心、綜合業務應用支撐平臺、水利公共服務與信息發佈窗口等方面整合起來,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業務的深度融合,深化業務流程再造和業務模式創新,建立涵蓋主要水利業務需求的應用大系統,解決水利信息化中的碎片化和信息孤島問題,促進水利信息化提檔升級。

  福建省水利廳廳長賴軍説,按照數字水利的總體佈局,以“看得見外景,查得到信息,讀得到數據”為目標,立足實用、安全、智慧,在繼續做好防汛抗旱、河湖管理、水資源信息化工作的基礎上,聚焦水庫、堤防、在建工程、河湖長制、水土保持、監測預警等數字化監管六大任務,依託重點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信息共享、流程通暢、上下聯動、縱橫協作、深度融合、安全可靠的數字水利建設目標,全面提升福建省水利信息化水準,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作者 黃雪梅)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