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不容抹黑

2019-06-10 09:50: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一段時期以來,個別地方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防治大氣污染等為名出臺和執行的一些政策、舉措,因流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引起了當地公眾吐槽,也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

  如,陜西省彬州市打著降低霧霾的旗號設置了3處收費站,對進出城區的重型車輛進行收費,貨車司機苦不堪言;太原市迎澤區採用強制禁煤方式推行清潔取暖,無法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近日,河南省上蔡縣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以擔心麥收産生揚塵污染、影響環境監測數據為由,要求劉女士家70畝的小麥不能用收割機、只準手割,這種做法也招來了大量質疑。

  雖然事後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採取了行動和舉措,輿論也漸漸平息,但相關問題卻值得反思。細細分析不難看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環境管理、行政執法上仍舊粗放,“一刀切”的情況仍舊存在。

  “一刀切”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

  生態環境部明確提出,對“一刀切”堅決反對、嚴格禁止。2018年以來,在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會議、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視頻會議、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改革工作座談會等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多次提出禁止搞“一刀切”。

  此外,生態環境部在《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的意見》等文件中,均對禁止“一刀切”提出明確要求。

  上述舉措,旨在通過遏制“一刀切”,切實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藍天保衛戰下苦功,見實效。

  長期以來,一些地方解決問題的心情很迫切,想以簡單、易行的措施來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結果往往顧此失彼。有的措施缺乏調研論證,忽視民情民意;有的背離實際情況,違背發展規律;有的則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政績。這些問題的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不求實效的形式主義、敷衍塞責的官僚主義。這樣的作為,一定程度上是一種亂作為,比不作為危害更甚,必然引發公眾質疑,政策措施也難以執行,最終會導致政策朝令夕改,政府公信力受損。

  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品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改善民生,一些地方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損害了地方黨委政府形象和合法合規企業權益,給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帶來不便,也違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無異於給藍天保衛戰、污染防治攻堅戰抹黑,為生態環保工作製造了更多困難和障礙。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群眾利益受損,也會消解生態環保工作的正能量。

  各地想要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改善環境品質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出臺政策措施、具體行政執法中,絕不能“拍腦袋”“想當然”,而應當以人民為中心,一切從實際出發。否則,出發點再怎麼好,也只會事與願違。(作者 謝佳瀝)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