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之河”到“生態之河”

2019-08-21 09:46:08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福建省莆田市“母親河”木蘭溪,曾經平均每10年發生一次大洪水,每4年一次中等洪水,小災幾乎年年有。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一直是莆田人民的夙願。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莆田市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幹,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方法,從攻堅克難建設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開始,一步步走向全流域防洪、生態、文化的綜合治理,歷經20年不忘初心的堅守和奮鬥,實現了從“水患之河”到“安全之河”的華麗轉身,繼而向“生態之河”挺進,成為推動當地經濟騰飛的“發展之河”,打造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國樣本。

  系統治理 從單一防洪走向全方位生態建設保護

  莆田市因地制宜,堅持安全生態相結合、控源活水相結合、景觀文化相結合,開啟了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新征程。

  治理理念,從注重防洪到“三位一體”綜合治理。木蘭溪治理始於下游防洪工程建設,但其治理目標絕不僅限于防洪。早在2012年,莆田就已按照“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理念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

  治理方式,從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2014年,莆田開始以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代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在全流域構築四道生態防線: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內,設置第一道生態保護防線,強化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內,設置第二道生態治理防線,重點解決流域內53個村的垃圾、污水等點源污染和農田果園的農肥農藥等面源污染問題。三是在沿河環庫周邊21公里內,設置第三道生態修復防線,實施搬遷工程及退果還林、退田還草,建設生態庫濱帶。四是在解決水污染的前提下,設置了第四道生態法治防線,維護河湖健康生命。通過3年行動,東圳水庫水質已從過去的Ⅲ類提高至穩定的Ⅱ類優質水標準。

  治理範圍,從注重下游到上下游干支流全域統籌。進入新時代,木蘭溪治理從下游延伸至上游、從一溪兩岸拓展到全流域。選擇下游作為先手棋,狠抓木蘭溪防洪減災。在幹流治理的同時,665公里南北洋水系治理進入全新階段,斷頭河、瓶頸河全面打通拓寬,易澇點逐年治理銷號。將環境管護的“大掃把”交給專業機構,實現路面與河面統一保潔。通過入河排污口管治、畜禽養殖整治、生活污水處理等措施,減少點源面源污染。

  和諧共生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莆田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內在規律,推進木蘭溪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做到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産城融合高品質發展。

  堅持空間管控,構建生態走廊。劃定水生態空間,構建環河湖生態緩衝帶;加強建築控制線管理,實施木蘭溪及幹流兩岸建築退距工程。強化水生態保護,上游封山育林,中游退耕還林、退田還草,下游保護荔枝林和生態綠心。流域內全面禁止新建水電站、石材加工、礦山開採等項目;工業園區外嚴禁審批工業企業項目,沿岸食品加工等污水排放企業逐步退出或搬遷;將木蘭溪幹流兩岸1公里和匯水支流兩岸500米劃為“禁養區”等。

  堅持以水定城,優化産業佈局。強化節水型社會建設,限制高耗水項目落地企業進駐,主動淘汰一批投資大、稅收高但高耗水項目。同時,推動産業佈局和經濟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

  堅持借水興業,打造經濟高地。拓展城市空間,依託木蘭溪系統治理,連片推進莆陽新城、木蘭陂片區等重點區域開發。同時規劃了興化灣南岸、仙港等一批工業園。上游仙遊縣獲評“世界中式古典傢具之都”;下游城廂區、荔城區,原是水患頻發地,現在鞋服産業蒸蒸日上。2018年,莆田地區生産總值達2242億元,比1999年增長7倍多,人均生産總值增加近3萬元。

  傳承創新,推動形成生態文明建設長效管理體系

  木蘭溪能夠從“水憂患”走向“水安全”,繼而邁向“水生態”,推動“水經濟”協調發展,歸根結底在於莆田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和管理體制,才真正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奮鬥目標。

  一張藍圖繪到底。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20年傳承接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的戰略定力。

  深化河長制。莆田實行了流域雙河長,增設縣鄉黨政主官為木蘭溪第一河長;實行河長日,將每個月20日設為河長日,規範河長常態化履職;建立“智慧河流”平臺,企業河長認養河道,成立鄉愁河長、校園河長等350支民間護河力量。

  探索生態補償機制。2017年出臺木蘭溪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形成多元化的生態補償模式。據統計,近年來莆田市每年為上游地區仙遊縣籌集6000萬元左右生態補償金,用於集中防治水污染等,使木蘭溪上游和東圳水庫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水以上。

  建立“執法+司法”生態保護機制。立法保障,市人大常委會擬訂木蘭溪流域水安全、綠心保護等條例。司法銜接,同步設立公檢法河長制工作站,成立流域環境保護警務隊,徵收生態修復保證金。執法聯動,公檢法、農林水、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執法。

  實行生態文明考核機制。出臺《莆田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建立相關評價考核體系;推行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産審計辦法。

  創新投融資機制。莆田市整合了水利、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經營性資産,重組了一個總資産百億元的水務集團;探索公私合營的木蘭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水質考核模式。同時,允許“將木蘭溪治理後縱深2公里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繼續專用於木蘭溪全流域綜合治理”等。

  黨建引領 匯聚木蘭溪治理持久力量

  莆田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根本政治保證,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匯聚起全市上下治理木蘭溪的熱情和力量。

  夯實組織戰鬥堡壘。木蘭溪治理伊始,莆田就以項目為單位,創建了“黨支部+指揮部,推進項目加速度”模式,每個工程項目都成立臨時黨支部。臨時黨支部圍繞項目攻堅的每個節點和難點,組建徵地拆遷等黨小組、黨員先鋒隊、突擊隊,引導黨員主動承擔最複雜最繁重的任務,以木蘭溪治理成效檢驗廣大黨員的初心使命。目前,全市共在項目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135個、黨小組212個,在美麗莆田建設中發揮了主心骨作用。

  發動黨員攻堅克難。探索建立重大項目幹部力量保障機制,集結優秀黨員幹部參戰木蘭溪治理等項目,僅近三年就選派了3000多名機關黨員幹部。他們堅持領導赴“前線”、幹部下“一線”、黨員上“火線”,開展住村夜訪、爭先創優等活動,帶頭爬坡過嶺,示範帶領廣大群眾積極投工投勞、主動參與木蘭溪治理。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在木蘭溪治理過程中,建立了“一線考核”“巡迴蹲點考核”等機制,推行“典型工作法”,開展了“十佳護河使者”“十佳擔當作為好幹部”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對表現優秀、敢於擔當的幹部,給予提拔重用,激勵廣大幹部見賢思齊、奮發作為。同時,對工作不力、作風漂浮的幹部,給予調整處理。

  始終堅持生態保護 綠色發展的道路不動搖

  木蘭溪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效,歸根結底是積極踐行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的道路不動搖,深入貫徹新時代治水方針的結果。

  生態文明思想是指導綠色發展實踐的根本遵循。莆田市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群眾充分調動起來,不忘初心、接續奮鬥,全域系統治理木蘭溪,實現了“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目標。

  全面系統治理是推進綠色發展實踐的科學道路。立足山水林田湖草這一生命共同體,突破就水治水的片面性,統籌考慮上下游、左右岸、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尋求科學正確的治理修復之道和保護辦法。治理過程中既要考慮防洪治理,又要考慮生態保護;既要考慮水利設施安全適用,又要考慮和諧景觀;既要考慮經濟發展,又要考慮民生需求。

  創新體制機制是助推綠色發展實踐的重要保障。木蘭溪系統治理取得的每一次進步、生態保護的每一項成果、高品質經濟的每一年發展,都離不開精準科學的施策與體制機制的創新,如河長管河模式的創新、打造安全生態水系的創新、搭建綜合執法平臺的創新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的突破、水資源資産化的新路、水源地保護共同執法等。

  兩手發力是推動綠色發展實踐的有效途徑。莆田在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中,就充分發揮了政府、市場兩隻手的力量,並在木蘭溪治理中産生了良好效果。一是黨委政府高位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抓、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體系。二是市場配置資源,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構建水務産業一體化格局。

  為民情懷是驅動綠色發展實踐的精神力量。莆田各級領導幹部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從解決群眾最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和阻力,都不放棄對木蘭溪的連續治理和對生態環境改善保護的堅守,持續為人民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作者 宗邊)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