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一片海上森林

2019-08-21 09:52:5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灘塗地滿是跳跳魚、大腳蟹,樹冠上水鳥棲息、蜜蜂飛舞。

  在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嶺頭鎮的紅樹林保護區,一片佔地數百畝、一株株數尺高的紅樹林樹苗正迎風搖曳,一派生機勃勃景象。

  2017年以來,湛江市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大力加強轄區紅樹林保護,讓這片佔地近萬公頃、我國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迎來新生。紅樹林面積逐年增長,並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範例。2018年,紅樹林保護區鳥類的種類更是由原來的297種提升到305種。

  近日,記者到此採訪,了解保護背後的故事。

  清退與增補——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位於通明海西北角的嶺頭島,因紅樹林群環繞,宛如一片海上綠洲。

  “你們看,那就是我們在島上堤壩打開的缺口,像這樣的缺口一共有3個,每處寬15米以上。缺口打開後,恢復了自然納潮,有助於紅樹林的生長。”説這話的是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鎮委書記,順著他指向的位置看去,大堤上的缺口,適逢漲潮時分,不斷有海水涌向缺口。

  湛江市紅樹林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説,這是湛江在保護紅樹林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創新舉措,即與村民簽訂協議,共管養殖魚塘共建紅樹林保護區。目前,已在保護區內緩衝區和實驗區共1579.8公頃(其中麻章區772.351公頃,開發區807.46公頃)養殖塘開展共管工作。“這是尊重歷史的現實之舉,既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又化解了發展與保護的矛盾。”這名負責人説。

  據悉,2017年4月13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廣東省情況時指出,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規劃邊界與實際管控邊界不一致的問題,歷史形成的4800公頃養殖塘還沒有清退,在不少地區,還存在著局部侵佔或破壞紅樹林的現象。

  為什麼會造成面積的差異?記者了解到,在2006年保護區劃界時比較粗放,把一些漁港、碼頭、航道,包括4689.11公頃有紅樹林的養殖塘都劃入保護區。但是,當地的老人説,上世紀60年代,漁民就開始在此養殖,然後才有的相關部門劃定紅樹林保護區。

  不把客觀原因當藉口。湛江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納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全面調查基礎上,湛江按照總體面積不變、總體格局不變和生態功能不變的原則,實事求是編制上報《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以下簡稱《四至界定方案》), 通過異地調整增補等方式,使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實際管控面積從原來的17336.6公頃增加到20278.8公頃,與規劃面積實現一致。目前,《四至界定方案》已獲省政府原則同意,在此基礎上又編制上報了《湛江紅樹林保護區總體規劃》。

  根據整改要求,2017年起,印發實施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共投入2699.8萬元完成年度養殖塘清退與共管任務。

  截至目前,湛江已異地增補紅樹林核心區714.7公頃,並完成嶺頭島紅樹林核心區410.53公頃養殖塘清退工作,拆除了養殖設施,破開養殖塘水閘,全面恢復自然納潮。對實驗區內1523.5公頃養殖塘,與養殖戶簽訂共管協議,給予生態補償,讓養殖戶保證自然納潮,保護紅樹林正常生長。剩下實驗區的養殖塘,將在2019年、2020年落實共管措施,保護紅樹林正常生長。

  執法與教育——營造共治共享格局

  “破壞會坐牢的,誰還敢破壞?”村民陳阿姨説。當問到是否有人繼續破壞紅樹林時,村民表示,現在都不敢了。

  為進一步強化保護區管理措施,湛江出臺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通過加強執法力量、健全巡護制度、提高巡護強度等方式,進一步強化紅樹林保護區的管護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據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全市8個縣(市、區),共5個管理站和一些管護點,其中,廉江高橋站有7個護林員,負責整個廉江轄區近943公頃紅樹林濕地的養護工作,是大陸連片最大的。

  “巡護一圈不容易。”該負責人坦言,面積大,分散里程遠,從高橋站辦公點到良垌鎮石門大橋紅樹林濕地大概有200公里,要求護林員每月有一定的巡護次數和里程,對發現的破壞紅樹林行為、以及入侵的物種都要及時上報。

  除了日常巡查執法外,當地還開展了“雙百日”行動、“利劍行動”等保護林地、保護候鳥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各種破壞紅樹林濕地、濫捕濫殺候鳥等違法行為,為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創造良好條件。2017年以來,日常巡護和專題巡護(案件處理等)總里程達到6.18萬公里,立案辦理破壞紅樹林資源案11宗,其中刑事案件3宗、行政案件8宗,刑事拘留1人、逮捕2人、網上追逃1人;及時有效制止輕微危害紅樹林資源行為4起。

  “影響破壞紅樹林濕地生態的,主要是大範圍圍塘養殖,目前,雖然部分漁民進入灘塗採集貝類、泥丁時會挖死一些幼苗,但是很小面積的人類‘採海’活動對紅樹林的影響不大,生態自身的修復是可持續的。”該負責人直言。

  “村民很早之前就有保護紅樹林的傳統,為了與當地村民共治共建共享紅樹林生態,我們還聘請了一批當地村民作為護林員,他們或兼職或全職,定期進行巡護,發現並及時上報破壞紅樹林的違法行為,由執法人員進行查處。

  此外,對實施共管的村社,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還幫助他們修建鄉村道路,安裝路燈,改善交通環境,讓村民共享紅樹林保護成果。

  在推動公眾參與方面,管理局還建立起紅樹林宣教中心和野外科普宣教點,結合環境日、世界濕地日等相關主題活動,積極向群眾普及紅樹林保護法規知識。

  困難與措施——科學修復紅樹林生態

  2017年,湛江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為契機,推動紅樹林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8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顯示,湛江紅樹林面積已恢復9958.13公頃,佔全國紅樹林面積33%,佔廣東省紅樹林面積80%。

  “在全世界紅樹林面積仍以年0.7% 遞減的背景下,湛江紅樹林面積卻逐年增長,並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範例,實屬不易。”管理局負責人感嘆説,“但是,湛江紅樹林保護依然面臨嚴峻形勢,任重而道遠。”

  退漁還濕、退塘還濕是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的有效措施。但是,退漁還濕、退塘還濕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對此,湛江市表示,一方面作為欠發達地區,湛江非常需要中央、省裏的支持,完善補償機制;另一方面,湛江將多方籌措資金,落實整改任務,按照每年1/3的進度要求,繼續推動麻章區、開發區做好實驗區養殖塘共管及生態補償工作。

  其次,外來物種入侵對紅樹林的破壞也不容忽視,需要科學保護。據悉,上世紀90年代中期,湛江沿海灘塗試種原産孟加拉國的無瓣海桑成功,雖然在拓展荒灘造林、恢復紅樹林濕地上發揮了作用,但由於其生長較快、植株高大、根系發達等因素影響,對林下其他種類的生存生長有抑製作用,致使群落物種多樣性較低。針對這類問題,紅樹林管理局表示,接下來將完善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技術標準,科學、有效地保護修復紅樹林,形成一套規範的修復技術規範,包括本底調查、宜林地修整、育苗、種植、後期撫育管理等修復技術方案,讓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管理局負責人建議,國家或省層面出臺紅樹林濕地保護法或管理條例,加大對破壞保護區紅樹林資源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此外,出臺專門針對紅樹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範紅樹林資源管理行為。(作者 陳惠陸 黃慧誠)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