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平:讓非物質文化遺産北路梆子走向全國

2019-09-18 17:54:2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劉蓉娜 張楠):她是北路梆子《鍘美案》中飽經風霜、忍辱負重的秦香蓮;她是北路梆子《平城賦》中雄韜大略、剛毅果敢的馮太后。她是梅花獎獲得者、北路梆子傳承人張彩平。舞臺上,她演盡了女子的萬般風采,在生活裏,依然把自己奉獻給了舞臺。

  張彩平1961年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2歲時進入戲校,日復一日地摸爬滾打,週而复始地喊嗓調唱,練就了她作為戲曲演員悠揚婉轉的唱腔和紮實專業的功底。地方劇種就要紮根在鄉村,幾十年來張彩平跟隨北路梆子劇團,演出足跡踏遍了各個山間村落,所到之處深受百姓歡迎。隨著文化藝術市場變遷,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北路梆子和其他地方劇種一樣面臨演出條件差,演員流失嚴重的窘境,與張彩平一起學習北路梆子的眾多同行都一一轉行,但大浪淘沙中張彩平選擇了堅守,成為了至今唯一的“一枝梅”。2011年北路梆子入選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同一年,張彩平被確定為代表性傳承人。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也正式成立,接踵而來的好消息讓張彩平感到責任更加重大,無論是送戲進校園還是親身示範手把手帶徒弟,都是為了心中那個唸唸不忘的想法,她要讓這門古老的藝術永遠傳承下去。

  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蓬勃生機,也為非遺保護傳承提供了難得機遇和良好條件。改革開放40年來,從以民俗、民族民間文化為重點的記錄、保護,到非遺保護體系的全面建立,再到非遺傳承發展水準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張彩平懷著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始終堅守工作崗位,奮鬥在演出的第一線。由於她長期的辛勤勞動,孜孜不倦的生活與藝術實踐,使她的藝術水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且逐漸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可以説,沒有創作個性的演員,絕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演員。

  張彩平在上任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憑著對北路梆子這門藝術由衷的熱愛,常年奔波于為老百姓送戲下鄉演出的第一線,帶領著全體職工為北路梆子的傳承與發展努力著、拼搏著。她帶領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先後完成了四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成為了大同市首個及最多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團體。2013年在張彩平的努力申請下劇團吸納了一批青年演職人員,這批新鮮血液都是專業戲劇院校畢業生。張彩平親自帶領他們攻堅克難,加強專業培訓,強化道德修養,現已成為劇團的一批中堅力量。作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人,對於張彩平來説既是一番榮耀更是一番艱辛與擔當。在張彩平的帶領下劇團每年除了完成全年150多場的下鄉演出任務,還要擠出時間排練新劇目,開拓新思路。2014年在張彩平的領導下,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以移植優秀京劇劇目《廉吏于成龍》的精彩演出,在三晉大地一舉成名,成為了全省廉政文化建設的代表性劇目。

  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作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核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張彩平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所擔負著更大歷史使命和責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嚮導,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