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德保:一片葉子一條致富路

2019-09-26 17:34:46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鄭思雯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近幾年來,廣西德保縣精準施策,大力推進産業扶貧,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因地制宜實施“六種六養”(六種:山楂、柑橘、桑蠶、烤煙、甘蔗、蔬菜;六養:豬、牛、羊、雞、鴨、蜜蜂)大會戰和“五個十萬”( 桑蠶、臍橙、山楂、八角、養豬)工程,堅持走産業富民之路。其中,種桑養蠶産業已經成為德保縣最大的扶貧産業之一,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帶出了一條致富路。截止2019年9月底,全縣桑園種植面積累計達6.2萬畝,共覆蓋全縣12個鄉(鎮)167個行政村,其中貧困村佔81個,佔覆蓋村數比例48.5%,發展種桑養蠶的貧困戶987戶,預計貧困戶戶均養蠶收入近萬元。

  因地制宜“選”産業

  德保縣龍光鄉隴者村桑蠶基地裏,桑葉一片綠油油,長勢旺盛喜人,蠶房裏,蠶兒吐絲,一派豐收盛景。

  “我們結合實際,改變以往玉米、黃豆的傳統農作物種植方式,選擇了短、平、快的桑蠶産業,群眾增收了。”隴者村黨支部書記梁恒討介紹説。今年,該村共有桑蠶100畝,成立桑蠶種養合作社,實現了全村貧困戶産業100%覆蓋,還與其中26戶貧困戶簽訂務工協議。

  德保縣山多田少,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傳統以種植水稻為主,雜以玉米、黃豆、紅薯等糧食作物。長期以來缺乏科學管理,經濟作物單産低、效益差,群眾生活極為貧困。2010年,德保縣才嘗試種桑養蠶,受市場、技術等因素影響,産業規模小,農戶大多屬於“小打小鬧”。2012年,德保縣領導班子經過反復論證,徵求意見和向專家請教,認定種桑養蠶是一項生産成本低、生産週期短、收穫快、收益大、單位面積産值高的特色種養業,適合德保發展。因此,決定在全縣發展有市場前景、群眾有能力參與、能帶動千家萬戶增收的短、平、快蠶桑産業。目前,種桑養蠶成為德保縣的扶貧主導産業,並在全縣範圍內逐漸覆蓋。

  規模經營“壯”産業

  面對傳統農戶分散經營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制約,德保縣按照“土地流轉、村民入股、共建合作、産業致富”的模式,整合分散在各家各戶手中的旱地水田。採取多種方式宣傳國家的土地流轉政策,幫助農民算清土地流轉前後的經濟賬,分析土地流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克服群眾的戀土情結。

  德保縣燕峒鄉流轉土地9000多畝,成立了4個桑蠶專業合作社。2018年,該鄉蠶繭産量達60萬斤以上,年産值1500萬元,帶動了73個貧困戶脫貧致富。

  德保縣12個鄉鎮組建成立了土地流轉中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180個行政村均組建了土地流轉服務站。健全了政策引導機制,建立了土地流轉獎勵、政策扶持、考核機制,有效推動了土地流轉工作的開展。示範帶動,以點帶面,集中成片進行土地流轉,優先本組村民,打破組界跨組承包,重點培育桑蠶産業示範基地,按人口進行股份分紅,解決了“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的現象。

  強化服務“興”産業

  採桑葉、喂蠶兒、裝蠶繭。近日,德保縣那甲鎮大章村聯合發展桑蠶産業示範園裏的蠶農們每天都在忙碌著,他們今年又一批蠶繭即將出售了。

  “自從加入村村聯建合作社後,桑葉充足,技術指導到位,蠶繭品質高,價格也相對於往年提高。”蠶農甘府安喜笑顏開。今年,該聯合桑蠶産業園共有500多畝桑園,養蠶30張,4500平米蠶房,共覆蓋250戶貧困戶,每戶年增收1000元以上,同時實現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萬多元。

  德保縣推行“合作社+農戶(貧困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的“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利益共享”的産業化運行機制,把有發展蠶桑産業意願的農戶組織起來建立了蠶桑專業合作社,成為一座連接企業和農民的橋梁。目前,全縣已成立了20家桑蠶種養專業合作社,並積極發揮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即實行“四統一”,統一簽訂合同,統一進購生産資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産品銷售。目前已引進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德保註冊成立廣西德保縣江緣繭絲綢有限公司,公司已在德保縣開展蠶繭收購工作,並安排技術人員到各鄉鎮進行技術指導。

  巧借外力“扶”産業

  德保縣利用深圳對口幫扶協作財政幫扶資金項目。投資德保縣粵桂扶貧桑蠶産業園區項目1425萬元,其中深圳2016年度財政資金500萬元,德保縣財政配套建設資金925萬元。項目按照“一區(示範區)三園(産業園)”目標,建設2700畝標準桑蠶産業示範區,包括燕峒那布園1200畝、馬隘排留園1000畝、足榮隴翁園500畝,輻射帶動全縣桑蠶産業。

  同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簽訂蠶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為全縣桑蠶産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加大種桑養蠶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力度,保證産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外出學習新技術。組織全縣相關桑蠶技術人員和各鄉(鎮)桑蠶種養大戶到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參加種桑養蠶技術培訓,學習借鑒江蘇種桑養蠶先進技術和經驗,進一步提升桑蠶站技術人員和廣大蠶農的整體技術水準。

  政策激勵“促”産業

  德保縣隆桑鎮隴壇村下更屯貧困戶陸廣勇,在各項政策激勵下,今年種植桑園100畝,建立蠶房608.58平方米,獲得蠶房補助金額91287元;足榮鎮足榮村田莊屯周榮志今年喜獲政府補助1萬多株桑苗,種植90畝桑園,目前已經出售6批蠶繭,收入5萬多元。

  為保障桑蠶産業扶貧工作有序推進,保證全縣種桑養蠶産業扶貧工作計劃的順利完成,德保縣實行政策激勵保障措施。一、桑苗補助。桑苗由縣財政局統一規劃採購,並按實際需求由各鄉(鎮)發到種植戶。二、蠶房建設補助。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自建蠶房達到核驗標準的每平方米補助150元。三、實行保護收購政策。為鼓勵農戶種桑養蠶積極性,德保縣堅持合同收購,由縣引進的龍頭企業與種桑戶簽訂收購協議,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保護了蠶農的根本利益,促進産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供稿人:陳仁寶 岑秀杯 編輯:郭佳惠)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