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養魚 魚養水

2019-10-08 09:31:5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看捕魚、品魚頭、賞魚拓,在千島湖,圍繞“魚”,已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服務鏈條。

  投放鰱魚、鳙魚幼苗,鰱魚、鳙魚捕食浮游生物,凈化水質、避免水華,保護一湖碧水。

  在千島湖,保水漁業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

  來自遼寧的遊客張揚,一到浙江千島湖就急著預訂觀看巨網捕魚的場次。對她來説,如果到千島湖沒看上一場巨網捕魚,就等於白來了。

  這些年,千島湖的大魚頭名聲在外。慕名而來的遊客,如果沒品嘗到這裡的魚頭,總會覺得有些遺憾。咂摸魚頭的好滋味,人們自然會生發出好山養好水、好水育好魚的感慨。他們未必知道的是,美味的鰱魚和鳙魚,同樣也為凈化水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千島湖573平方公里的水域內,浙江淳安人嘗試著走出了一條以魚護水、以水養魚、以魚富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供了生動案例。

  巨網捕魚,每年帶來千余萬元旅遊收入

  伴著“嘿咗”“嘿咗”的號子聲,又一網鰱魚起網了,魚兒在遊客的歡呼聲中跳躍。

  “巨網捕魚不但喜慶好看,而且還能創收。每年,愛‘跳舞’的鰱魚,可為公司帶來千余萬元旅遊收入。”千發集團總經理何光喜介紹,“我們已經從賣凍魚向賣鮮魚轉變,從與各地客商合作轉為同長三角地區及北京等地有一定規模的飯店合作。”

  那麼,一條魚是怎樣從千島湖“遊”到各地餐桌上的呢?

  先將魚趕到大網裏,接下來就是巨網捕魚環節,用沉浮船讓魚遊進船裏,以免魚與魚因為撞擊和疊壓受傷。遊進沉浮船的魚,會放到港灣靜養一個月,一為去野性,二為長途運輸做準備。靜養結束,通過沉浮電梯直接裝車活水運送魚。目前,千發集團可保障以千島湖為中心2000公里內的活魚運送。

  多年來,中國林業集團旗下的千發集團逐漸由林業向漁業轉型,依託千島湖的好生態,探索品牌經營,大力發展有機漁業。

  鰱魚鳙魚每生長一公斤,可消耗近40公斤藍綠藻。

  千島湖形成于上世紀50年代末建設新安江水庫時。對於淳安人來説,淳安的山水是這裡最大的資源。山怎麼開發、水怎麼利用,都和生計息息相關。守護並利用好一湖碧水,也就成了淳安人的使命。

  然而,要守好這一湖碧水,談何容易?

  何光喜是淳安人,在千島湖與魚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當初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千島湖上的捕撈隊。“最初還有林業開採,後來不再伐木了,就是專心捕魚。”何光喜説,當時捕的就是鰱魚和鳙魚,捕著捕著,到1998年、1999年前後,湖裏兩次出現水質異常現象,水面漂浮著一層藍綠色異物,併發出臭味,這就是藍綠藻過度繁殖形成的水華。“當時,我們到處找人諮詢,最後上海海洋大學的一名教授幫我們解開了謎團:水裏的鰱魚和鳙魚少了,水中浮游生物過多,造成氮磷富餘,慢慢就形成了水華現象。”何光喜説。

  原來,自上世紀80年代起,千島湖開始大規模養殖銀魚、鱸魚、鱖魚等魚種,導致鰱魚和鳙魚數量急劇減少。研究發現,千島湖水面以下三四十米區域,是浮游生物活動與生長區域,也是濾食性魚類鰱魚和鳙魚主要活動區域。測算表明,鰱魚和鳙魚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為餌料,每生長一公斤,就可消耗近40公斤藍綠藻。湖裏的鰱魚和鳙魚長到七八斤重,就可以有效提高水體凈化能力,通過合理捕撈,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這就是千島湖“保水漁業”。

  水華現象出現,讓淳安人開始下定決心投放魚苗,並在千島湖中心湖區及西北湖區實行三年封庫禁漁。新安江發源自安徽黃山,注入千島湖。在浙皖兩省共同努力下,千島湖水質不斷改善。淳安縣環保局發佈的2019年千島湖地表水水質月報顯示,今年3月,千島湖區平均水質狀況為優,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28.9,水體為貧營養。

  有了文化、創意的標簽,一條魚也就有了別樣價值。

  在千島湖,除了看巨網捕魚、品美味魚頭,賞精品魚拓也成了熱門旅遊項目。如今,這三者在當地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服務鏈條。

  所謂魚拓,就是將魚的形象用墨汁或顏料拓印到紙上的藝術。

  千島湖魚博館館長鄭家平對館藏魚拓作品如數家珍。而一個個魚拓,也讓鰱魚和鳙魚有了文化上的歸屬。貼上了文化和創意的標簽,一條生態的魚也就有了別樣價值。

  一條完整的價值鏈,既讓人們看到了以魚護水、以水養魚、以魚富民和諧相融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讓保水漁業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不懈探索,不斷創新,才有了千島湖漁業發展史上的一連串榮譽:聯合捕魚法獲科技大獎、縣域企業獲得杭州市政府品質獎、淳牌有機魚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水産品企業品牌之一。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