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 監管告別碎片化

2019-10-31 09:45: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近年來雪豹越來越多。今年,昂賽鄉開展的自然體驗項目拿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一個特許經營權。當地居民通過培訓,為參與自然體驗的訪客提供嚮導、交通和食宿服務,戶均增收1.8萬元。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讓越來越多的昂賽人吃上生態飯。

  三江源地區被譽為“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在青海三江源地區選擇典型和代表區域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現三江源地區重要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促進自然資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續利用。

  千鈞重擔,沒有前路可循。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成説,探索改革路徑,青海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試點的“根”與“魂”。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雪原廣袤,河流、沼澤、湖泊眾多,總面積12.31萬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萊、瑪多、雜多四縣和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管轄區域。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體化的生態系統,這就需要理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係,對所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赫萬成介紹,此外還要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自然遺産地等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優化組合,集中統一管理,才能走好創新的第一步。

  “過去是互不相干、各管一段,經過試點改革,黃河源園區整合原來各自為政的水利、草原、國土等機構,由管委會統一管理,能使上勁。”黃河源園區管委會黨委專職副書記甘學斌説,攥指成拳,改變以往“九龍治水”局面,地方政府和園區管委會一套班子,徹底解決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

  同時,青海省在頒佈施行《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的基礎上,編制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規劃、管理規劃、社區發展與基礎設施規劃、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規劃、産業發展和特許經營規劃,構建了“1+5”國家公園規劃體系,形成規劃、政策、制度等15項標準體系,制定13個管理辦法。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青海採取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標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目前,從國家公園森林公安局、資源環境執法局到當地派出所的多級執法機構聯動,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執法嚴格、監管有效的生態保護管理新體制全面形成,縱向垂直合作綜合執法體制不斷強化。截至2019年6月底,已開展各類專項行動17次,集中開展全域巡護20余次,查處各類違法犯罪案件200余起。

  落實三個“最嚴格”,關鍵在人。三江源地區地廣人稀,鄉鎮編制又少,光靠幹部們,顯然管不到位。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生態保護站站長馬貴介紹,他們採取了基層黨建、生態保護、精準扶貧、維護穩定、民族團結、精神文明“六位一體”網格設置的辦法,以生態管護員及其家庭為基本單元,村民小組、村兩委、鄉鎮、縣逐級負責、管理,整體聯動。

  “我們小組有10個人,每月巡護3次,每次七八天,按照不同線路和管護員職責完成巡護。其他時間,我們清理沿線垃圾。”瑪多縣扎陵湖鄉卓讓牧委會生態管護員扎西説。

  牧民換了活法,從草原利用者轉為生態管護者,剩餘勞動力養牛羊、搞旅遊,很多家庭穩定脫貧。治多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副局長仁增多傑説:“一人被聘為生態管護員,全家參與生態保護,牧民群眾內生動力全面被激發。”三江源國家公園涉及牧民7.2萬人,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制度的實施,讓1.7萬牧民端上了“生態碗”,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青海還組織生態管護員、技術人員和各級幹部開展全面系統的業務培訓,目前已完成110場次、涉及36000多人次。同時,青海探索與毗鄰省份橫向聯合綜合執法新路子,簽訂聯防聯治協作備忘錄,依法管園和建園水準逐步提升。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取得的突破,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目前體制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已基本具備2020年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條件。(作者 王梅 賈豐豐)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