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入攻堅水質持續向好

2019-11-01 10:09:42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近年來,北京通過組合實施一系列重拳,水環境品質不斷改善,水污染防治工作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北京市國家考核的25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56%,劣Ⅴ類水體比例8%,提前達到國家要求北京2020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不低於24%,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不高於28%的目標。

  補齊治污設施建設短板

  在北京南四環外的地下,藏著亞洲最大的全封閉式地下再生水廠——槐房再生水廠,承擔了緩解城南地區污水處理壓力的任務。

  與傳統的地上再生水廠相比,地下污水廠對環境影響小、節約土地,適於特大型城市市政工程的升級。槐房再生水廠將構築物全部建設在地下,相當於節約了240畝的土地資源。在全年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可將兩億立方米的污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當於100個昆明湖。

  槐房再生水廠只是北京治水行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13年以來,北京市連續實施兩個“三年行動方案”,建成大中型污水處理廠65座,全市污水處理率由83%提高到93%,城六區達到99%。通過補齊治污設施建設短板,基本解決了城鎮地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優良水體比例逐步增加

  如今,在北京平谷泃河上,成群的白鷺在水面上嬉戲。而在幾年前,平谷卻因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不合格被多部門約談。為徹底改變污染狀況,還泃河岸綠水清,平谷下了狠功夫。

  2016年,平谷泃河東店考核斷面水質一度低於Ⅴ類水體標準,嚴重超標。斷面位於平谷與河北省三河市交界處,地處偏僻,沒有規範的吊橋,監測人員就穿著救生衣,劃著皮划艇到河道中央後採集水樣。

  監測人員表示,“只有精準的數據,才可以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所以,不管有多難,精度、速度都得按規範操作,絲毫不能馬虎。”

  在這樣的治水精神推動下,平谷區追根溯源,清查入河排水口287個。針對生活污水、企業廢水、養殖廢水,全面推進“三截流”治理措施,確保“污水不出村,出村無污水”,接連解決了多個難題。2017年年底,平谷區水環境考核達標。2018年,東店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類別從2016年的劣Ⅴ類提升到Ⅳ類,平谷地表水環境品質得到持續改善。

  不僅是平谷,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黃斌表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全市Ⅰ-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50.6%,Ⅳ類、Ⅴ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37.1%,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加2.6個百分點和29.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12.3%,與2015年相比減少32.2個百分點。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北京的差水少了,好水多了。

  創新機制打響碧水攻堅戰

  水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政策的推動。治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往往因跨區域、多層級等問題變得複雜。在此背景下,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明確責任到人的“河長制”應運而生。

  2017年,北京建立了市、區、鄉鎮(街道)、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實現了河湖水域全覆蓋。全市共設立各級河長5900余名,市委書記蔡奇和市長陳吉寧挂帥任總河長,北京市委、市政府共19位市領導擔任市級河長、參與河長制工作。

  河長制的不斷深入,激發了北京人的護水熱情,“當班河長”志願巡河隊等一批巡河隊伍長年堅守一線。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清理河道垃圾渣土29萬立方米,銷號問題臺賬1188個,北京的河湖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

  同時,北京也充分利用經濟杠桿改善河湖生態環境。

  2015年,北京市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污染、誰補償”的原則,建立了水環境區域補償機制,用經濟手段倒逼各區落實屬地責任。目前,北京98個跨界斷面基本覆蓋了全市主要河道的干支流。

  隨著水環境品質的不斷改善,北京跨界斷面補償金額由2015年的9.7億元降至2018年的1.55億元。而這種四兩撥千斤的省內補償機制,實現了北京市生態補償制度“零”的突破,並在全國具有開創性。

  2016年,北京實施《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即北京“水十條”)。碧水攻堅戰全面打響,北京水污染防治工作邁上新臺階。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明兩年是北京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的關鍵期,將全面推動水生態環境品質改善,逐步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作者 張雪晴)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