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靖安“綠富美”

2019-11-06 10:23: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這是贛西北小城靖安給人的強烈印象。這座人文底蘊厚重、詩風久遠的小城,是江西省首個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連續6年被評為“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它像隱藏在贛西五百里綠色走廊上的一顆生態明珠,以最“原始”的模樣等著遊人來發掘。

  近年來,靖安依託本地青山綠水,開創出“一産利用生態、二産服從生態、三産保護生態”的發展模式。通過構建低碳工業、全域旅遊的現代化生態經濟産業體系,推動生態要素向物質財富轉變,在健康産業上收穫“金山銀山”,闖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之路。2018年,全縣生産總值50.78億元,同比增長8.1%。

  “認領制”下的“惜綠”情結

  “上世紀90年代的靖安,林業工人是一份很‘吃香’的職業,伐木、裝車……每天幾十車的木頭運出去,能養活一村莊的人。”靖安縣三爪侖村村民朱小麗回憶。

  2005年,靖安立足縣情,著眼長遠,果斷提出“生態立縣”,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關停木竹加工企業200多家;全面禁伐天然闊葉林,主動將林木採伐指標調減至2萬立方米;劃定生態紅線,其中中源鄉紅線佔國土面積95%;推行林業系統改革,鼓勵林業工棄斧荷鋤,承包荒山植樹造林,開發果業、綠色食品。

  昔日以砍伐木材為主業的農民紛紛放下斧頭扛起鋤頭,在荒山上搞起林、果業,當地森林覆蓋率逐年遞增。如今,以“茶立方印象”為代表的現代農業産業園,依託2000畝白茶大力發展有機茶生産,躍居“全省高端特色茶示範基地”,帶動周邊農民致富增收。

  生活有了新變化的不僅是伐木工,還有甘立林這樣的“認領河長”。一艘皮筏艇、一個裝垃圾的籮筐、一頂能遮擋烈日的草帽、一部記錄工作的手機,是他每天巡河時的“標配”。作為北潦河沙崗站-豐收堰站的“認領河長”,甘立林每天伴著朝陽開始他的巡河工作,“以前一天能撈幾筐垃圾,現在半筐也撈不著。”

  作為首批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2015年,靖安提出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建立河道管理和沿河環縣河道的“管護網”。2017年實現縣內縣級、鄉鎮級、村級河道“河長制”全覆蓋,並形成“河長制”長效管理模式。

  靖安縣還創新建立“認領河長制”“認領林長制”“認領路長制”,出臺“兩優先”“五減免”“一補貼”的獎勵辦法。“認領人”享受優先參加慶典、免費體檢醫保、志願者補貼等待遇,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同時,在河流、街道、樹木旁安裝攝像頭,接入“生態雲”平臺監控系統,即可對生態環境在線監測預警,若發生意外情況,能及時聯繫“認領人”,實現生態環境的常態化管護。

  在此模式推動下,靖安鎮村換“美顏”,處處皆風景。今年,靖安縣飲用水斷面和靖安香田斷面水質均達到Ⅱ類標準,其中靖安縣飲用水斷面1~5月份水質達到Ⅰ類標準,靖安香田斷面1~3月份水質達到Ⅰ類標準;5000多棵珍稀古樹名木得到了掛牌保護;封山育林面積176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4.1%。

  低碳産業下的“護綠”理念

  江西首座抽水蓄能電站——江西洪屏抽水蓄能電站,坐落在風景優美的三爪侖村境內,除了為華中區域提供電力外,它還擔負著生態調節的職能。6~10月的靖安,正值下游枯水期,洪屏根據縣市調度要求,24小時泄洪,每年讓利4000萬度電,為下游補水,確保生態流量。和很多電站不同的是,洪屏開挖石方24.94萬方,將15萬立方米的廠房設于地下,以減輕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壞等生態影響。

  “靖安縣嚴格落實環保一票否決,對投資的新建項目是否符合環保政策、環境風險、污染防治等方面審批異常嚴格,杜絕以犧牲環境追求經濟發展現象。”靖安縣政府副縣長余華武説。

  2015年,靖安縣率先在江西編制《靖安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共涉及11個行業、97類項目。先後否決了印染、鉛蓄電池等90多家“兩高一低”項目落戶,拒絕超120億元“涉污”的外來投資。同時,靖安縣秉承“一産利用生態,二産服從生態,三産保護生態”的理念,加快木竹加工、鑄造等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産業,引導企業技術革新、低碳發展;優惠稅收,篩選建設條件成熟的“四型”産業,開展項目推介和定向招商。2019年,批復了17個項目,其中江西電力有限公司光伏發電項目、鶴棲繡谷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憑藉著“生態環保”通過層層考核,拿到了“準生證”。

  在靖安,企業時刻緊繃環保的弦。例如從事硬質合金屬生産加工的江西傑浩硬質合金工具公司,為防止生産過程中切削油滴漏滲進土壤,造成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在每台加工設備下加裝廢油回收裝置,並斥資500多萬元,購置切削油過濾冷卻系統,並將回收的鎢粉再次利用,不僅環保還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而作為靖安縣“垃圾分類”工作好幫手的僑銀公司,則將垃圾分類與智慧環衛結合,建立垃圾分類信息系統和分類獎勵機制。村民分類投放垃圾時可掃描垃圾桶上的二維碼。通過掃描,系統自動保存村民信息。保潔員根據分類情況,在系統審核該村民是否分類正確,是否獲得積分,村民可通過垃圾分類掃碼積分兌換獎品,此舉大大激發了公眾參與積極性。

  旅遊興縣佈局下的“用綠”思路

  “我過去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回家看到辦農家樂旅遊有前途,決定回鄉創業,將自家房子裝修做客房,16間房32個床位現在全部住滿,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而且明年的房間現已全部預定完了,客源的問題我一點都不擔心。”靖安縣中源鄉三坪村“祥雲山莊”老闆劉方勇説。

  以家庭自籌興建的農家山莊在中源鄉不在少數。有“小廬山”之稱的中源鄉,依託有利生態環境條件規劃建設特色小鎮,引來遊人如織。2019年,中源鄉共有鄉村旅遊發展執照業主380戶,床位近1.8萬張,旅遊旺季時更是一房難求。全鄉共接待遊客11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2億元。

  近年來,靖安以“綠色特區”謀篇佈局,加快20個精美村莊、1250戶美麗示範農戶庭院建設,抓好環三爪侖百里畫廊,完成知青懷舊等特色小鎮建設,榮獲2018中國最美縣域稱號,實現“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的轉變。

  2019年,靖安納入省級重大重點項目20個,總投資174.5億元,在“全域旅遊”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大健康”産業,打造“文化養心、生態養生、戶外運動、醫療康復”四大基地。

  今年1~9月,靖安共接待遊客859.1萬人次,同比增長17.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1.19億元,同比增長15.8%。

  靖安縣委副書記、縣長嚴旭輝説:“一個真正好山好水的地方才能將有機農業、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完美融合。未來靖安依然與綠色同行,與生態共贏。”(作者 藍曦瑤)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