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助力地方打好藍天保衛戰

2019-12-27 10:02:05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環境監測工作既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石,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環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江蘇省有著人口密度大、人均環境容量小、單位國土面積污染負荷高的特殊省情,改善環境,監測先行。

  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鎮江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要求,著眼提高監測能力和監控水準,著力構建生態環境監測新體系,著重抓隊伍建設練精兵,全方位服務地方大氣環境治理,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保障,持續描繪城市生態底色,擦亮城市“生態名片”。

  建立會商制度 精準發佈信息

  大氣污染防治,科學監測為基。依託環境空氣監測網絡和大氣自動監測數據,江蘇省鎮江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從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入手,積極主動作為,進行組織架構設計和運作模式試點,全面推出了空氣品質會商制度,同步建立了信息發佈機制,為全面打好藍天保衛戰創造前提條件。

  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與南京大學合作搭建了多模式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平臺,率先建成了鎮江市大氣監測預警系統,有效提高了監測預警的準確度和科學性。同時,中心與氣象部門聯合開展溝通會商、信息共享、對外發佈和科研合作等工作,不斷提高鎮江全市空氣品質預報的準確率,為提高空氣品質的預測預判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科學先進的監測網絡和大氣綜合觀測實驗室監測數據的基礎上,鎮江市搭建了空氣品質預報預警平臺。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對未來72小時空氣品質精細化預報和未來7天空氣污染潛勢預報,空氣品質預報及重污染天氣預警準確率穩步提高。

  據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邱堅介紹,截至12月8日,平臺共報送環境空氣品質日報342期,發佈微博342期,發送短信2000余條、重污染預警快報26期。24小時空氣品質預報的準確率已經達到76.8%,重污染天預報準確率在90%以上。

  中心還通過鎮江市生態環境局官方網站、新浪微博等多個渠道,權威發佈空氣品質和重污染天氣研判信息,有效滿足了社會公眾和各有關方面的環境數據信息需求。

  通過上述系列措施,基本能夠精確把握每次重污染天的實時數據,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做到提早預報、及時預警、全程追蹤和科學評估,實現了全市大氣預警的精準化,大氣治理也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配合藍天行動 創新監測手段

  啟動灰霾監測試點,開展成因分析研究;實施臭氧污染調查,開展控制對策研究;向污染宣戰,開展“江河碧空”行動……鎮江環境監測中心積極配合各級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主動創新監測防控手段,全面為地方提供科學有效的管理服務,確保一次次藍天保衛戰役打得贏、打得出彩。

  自2012年起,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啟動全市灰霾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在大港新區辦事處國控空氣站初期配置了一批灰霾特徵指標監測設備,包括在線揮發性有機物測試儀、能見度測試儀、超細顆粒物(PM1.0)儀、大氣濁度儀、黑炭監測儀、粒徑儀等,通過多組分的在線實時監測結果及時摸清灰霾天氣對環境空氣品質的影響狀況,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為了進一步提高大氣自動監測水準,鎮江環境監測中心近兩年新增了鐳射雷達和在線陰陽離子分析設備,豐富了對大部分灰霾監測指標的監測能力和技術手段。其中的氣溶膠顆粒物鐳射雷達立體監測設備,對重點地區垂直和水準的監測半徑能夠達到5公里以上,並且對區域污染源排放精細定位,同時還可以利用可視鏡頭進行污染追蹤,起到了有效判斷污染影響範圍及擴散程度的作用。儀器設備運行一直保持穩定,共計獲取有效監測數據400萬個。

  圍繞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鎮江環境監測中心還建立和完善了霾污染評價、預警等機制,申報了多項科技研究課題項目,如《鎮江市大氣複合污染機理和灰霾綜合防治技術研究》《鎮江市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研究》《鎮江市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特徵及來源解析研究》等,先後形成了顆粒物來源解析、城市灰霾天氣觀測、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等多項重要的基礎性的監測科研課題成果,為全市霾監測預警提供了前沿技術和智力支持。

  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治理日漸受到社會關注,如何對其有效控製成為現階段我國大氣環境治理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自今年4月1日起,鎮江環境監測中心開展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工作。監測採取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方式,以鎮江新區環境監測站點位(灰霾監測站)為自動監測點,24小時採樣,每小時出具1組監測數據;此外,在4個空氣品質國控點位手工監測,每6天手工採樣一次。監測項目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含氧揮發性有機物、鹵代烴等70種物質。由此,中心率先形成了揮發性有機物樣品的分析能力,使鎮江成為江蘇省少數幾個能獨立完成樣品分析的城市之一,分析能力走在了全省13個地級市的前列。

  此外,鎮江環境監測中心還編制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工作方案,按照監測方案,加強對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數據的研判分析,為當地提供各類服務性專項報告。其中,中心編制的《鎮江市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特徵分析報告》獲得省生態環境廳好評。

  今年以來,江蘇省大氣環境治理形勢異常嚴峻,內河船舶污染是影響空氣品質一個重要因素。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啟動全市“江河碧空”專項監測工作,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助力鎮江做好整治進度安排,全面推進境內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減少了船舶污染物排放,加大了港口碼頭揚塵管控力度。在8月底前,中心完成了鎮江航道沿線典型港口碼頭空氣品質、揚塵、儲罐VOCs排放等多項監測,統一形成並向有關方面提供專項技術分析報告,為航道沿線空氣污染狀況及治理成果評價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礎數據。

  根據環境監測數據,今年截至12月18日,鎮江市PM2.5年均濃度為4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4%,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優良天數佔比69.3%,排名全省第九。

  打造尖兵團隊 夯實鐵軍基礎

  隨著人民群眾對城市生態環境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國家對灰霾監測和PM2.5監測日益重視,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劉曄帶領技術人員積極投身新領域,無論是寒冬酷暑還是風霜雪雨,他們常常全天候奔走于大街小巷、工廠企業、田間地頭的各處點位,全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監測。大氣室也因此被中共鎮江市委組織部授予“市級黨員示範崗”,劉曄被評為江蘇“忠實環保衛士”和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在鎮江監測中心,像劉曄這樣的“尖兵”還有很多,他們是一群朝氣蓬勃、能徵善戰、敢於擔當的“80後”。每天,他們用監測數據記錄著城市環境的“顏值”,用青春、激情和汗水,守護一方“藍天、碧水、凈土”。

  自省以下監測垂改完成後,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工作量呈現幾何級數增長。為了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更好地服務於地方政府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心積極克服存在的問題、化解各種矛盾,組織現有技術力量從內部挖潛,自我加壓提高,全力做好鎮江市的區域空氣自動監測工作。

  在地方政府尚未組建完善空氣自動監測運維隊伍的情況下,鎮江環境監測中心選派專業技術人員,為鎮江市控空氣自動監測站提供日常服務。指導完成了“十四五”國控站點選點工作,編制了相應的報告,撰寫了《鎮江市鄉鎮考核工作方案和實施方案》,還精心指導轄市、區監測站開展國控和省控空氣自動監測站設備升級改造工作。在過渡階段,中心主動承擔現有市控空氣自動監測點運維及管理工作,確保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推動實驗室基礎能力建設之外,鎮江環境監測中心還積極構築人才高地,在全省範圍率先形成揮發性有機物分析項目的分析能力,並打造一支相應的“尖兵團”。

  2018年元旦剛過,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儀器分析室從相關渠道得知國家啟動對環境空氣中臭氧前體物開展相關監測工作。中心儀器分析室在現有儀器設備的基礎上,主動出擊、預先調研,研究方法、儲備技術,在氣質聯用儀上加裝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和Deans Switch分流系統,首先完成了硬體改造。

  儀器分析室主任董錚帶領由1名博士、3名碩士組成的分析團隊,開發分析方法。僅3個多月後,團隊率先具備了獨立分析57種PAMS臭氧前體物和13種醛酮類化合物的分析能力,並且在第一時間開始承接70種VOCs的分析任務,成為江蘇省當年僅有的能夠獨立承擔此項任務的駐市監測中心。

  今年5月,國家下達了24小時非甲烷總烴的監測任務,面對沒有成熟的採樣和分析方法、儀器設備不具備監測條件等困難,中心儀器分析室獨立開展設備改造可行性研究,積極與非甲烷總烴自動進樣器生産廠家合作,創新地提出設備升級改造技術方案。僅僅20天,這個團隊就完成了非甲烷總烴自動進樣器改造、24小時非甲烷總烴蘇瑪罐採樣雙FID分析系統調試和方法確認,在全省率先形成了24小時非甲烷總烴分析能力。

  8月~9月,按照《全省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加密監測工作方案》,鎮江環境監測中心分別在週邊、城區、化工園區設置了3個監測點位,每天對57種PAMS物質進行監測分析,同時承接了泰州環境監測中心每天3個樣品的分析任務。由於樣品量大,中心分析人員取消週末休息,在儀器分析室加班加點51天,確保了分析數據按時按質上報,為全省藍天保衛戰當了“幕後英雄”。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