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種得好 又賣得俏

2020-01-14 15:41:51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為解決農業産業小、散、弱問題,貴州省黔南州拿出超常規舉措進行農村産業結構調整。2018年初,黔南州開始推行農村産業革命,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陣地,減少低效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通過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品牌化銷售,實現了産業富民。

  2019年前三季度,貴州省黔南州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7%,增幅居貴州省前列。

  這樣的成績,與黔南州紮實推進産業革命密不可分。2018年以來,該州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陣地,擴大蔬菜、水果、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農業農村面貌為之一新。

  推進農村産業革命 有壓力也有基礎

  黔南州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境內多山地高原,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加之雨熱同季,同時500畝以上壩區的數量和面積居於全省前列,農業生産條件在貴州省處於較好水準。

  長期以來,黔南州人民圍繞“山”字做農業文章,尤其是前些年,政府大力實施“185”工程,通過引導和激勵,投入技術和資金幫扶,打造了一批畝産值分別達到1萬元、8000元和5000元的農業生産基地,為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黔南州農業發展迅速,但與農民群眾增收的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雖然此前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但知名農業龍頭企業不多,産品精深加工不夠,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

  總體而言,黔南州農業呈現“多的不好、好的不多,樣樣都有、樣樣都不成規模”的狀態,農業産業小、散、弱問題突出。

  與農業發展不足相伴的則是群眾增收困難,地區貧困程度深。到2017年底,黔南州的貧困發生率仍有9.87%,高出貴州省平均值2.13個百分點,所轄12個縣(市、自治縣)中,有10個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所有縣份都有深度貧困村。

  “如果再繼續用常規方式抓農業,就難以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黔南州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必須拿出超常規舉措在農村産業結構調整上實現革命性突破。

  2018年初,黔南州根據貴州省委的統一部署,在全州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深刻的農村産業革命。

  調整農業産業結構,黔南雖然壓力不小,但也具備諸多有利條件。

  一是在過去的農業發展中,尤其是“185”工程實施以來,黔南州積累了一定的高效農業發展經驗,培育了一批農産品品牌,如刺梨、羅甸火龍果、長順高鈣蘋果等,特別是都勻毛尖茶,在國內已經具備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二是農村農業生産條件大幅改善。近年來,黔南州相繼實現農村公路村村通、組組通,農田灌溉水準大幅提升,農村通信更加順暢,農民的農業生産技術水準和市場意識有所提升。

  三是快速出省通道的建成,尤其是夏蓉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極大地方便了黔南農産品便捷進入珠三角地區。同時,廣州對口幫扶黔南,也為黔南農産品進入粵港澳地區提供了便利。

  生産標準化規範化 提升産品競爭力

  深入推進農村産業革命的突破點,在於把低效作物的面積減下來,增加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讓畝産值提上去。

  種什麼?既要照顧到當前面臨的增收等壓力,也要兼顧長遠的發展需求。黔南結合實際,將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刺梨、生態畜禽6大産業作為重點産業來抓,並要求“拿出最好的土地種植效益高的經濟作物”。

  為了整合資源,形成推進重點産業發展的合力,黔南州還成立了由多個州領導領銜的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具體組織領導相關産業發展工作。

  種在哪兒?黔南州將342個500畝以上壩區作為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主陣地,以“菜—稻—菜”的模式,在保證糧食生産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優勢産業,提高了壩區土地的綜合效益。

  怎麼種?如果按以往的方式粗放生産,産品品質參差不齊,即使規模上去了,也賣不出好價錢,仍難以達到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目的。

  面對難點,黔南州一方面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股份合作、訂單生産等多种經營模式,突出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帶動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抱團發展,共享産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效益。如,龍裏聖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該縣灣灘河鎮走馬村流轉620畝土地建成核心蔬菜種植基地,在其帶動下,灣灘河鎮每年種植豌豆尖、辣椒近1.4萬畝,實現産值近億元。

  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推動標準化、規範化生産,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提升産品競爭力。如,甕安縣在新建茶園時提出“寧要草,不要草甘膦”,按照歐盟標準組織生産,産品成功打入歐洲市場。據了解,黔南州目前通過無公害認證的茶園已經達到80.5萬畝。

  如今,黔南的農業正在從“為吃而生産”向“為賣而生産”加速轉變,“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賺錢養什麼”成為廣大農民的自覺行動。

  大力培育品牌體系 推動産銷對接

  2019年,一款名為“刺檸吉”的飲品火了。這款由廣藥集團研發的飲品,産自黔南惠水縣,原料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刺梨。該款飲品克服了以往刺梨産品澀味較重、口感不佳的問題,並通過王老吉的銷售網絡,進入了千家萬戶。據了解,自2019年6月正式投放市場以來,“刺檸吉”的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

  刺梨是黔南州重點發展的特色産業之一,借助廣藥集團的力量,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好産品需要加工成滿足市場需要的商品,才能實現其價值。推進農村産業革命,既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為了打造出最好的茶産品,黔南的梅淵、貴臺紅、勻山三家茶企組建了共同體,抱團發展,各有分工又相互協作。

  “我們共同面對市場,各自專注于最擅長的環節,打造極致的産品。”勻山公司負責人盧永乾告訴記者,聯合發展避免了同質化競爭,減少了重復建設,提升了茶青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擴大了都勻毛尖茶的品牌影響力。

  為了讓農産品賣出好價錢,黔南州依託市場流通對産業發展的拉動能力,構建了産銷信息發佈平臺,推動小生産與大市場對接。如今,“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等多種産銷對接機制在該州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黔南州還依靠有形市場與電子商務、直供直銷等無形市場相結合,支持電商進社區、擴渠道、搭建展銷平臺,加強農産品精深加工和快速流通體系建設,合理引導各鏈條環節的主體之間做好購銷對接,形成種養加、農工貿、産供銷一體化。

  此外,黔南州積極搶抓廣州對口幫扶機遇,組織開展“黔貨送粵”行動。目前,該州有4個蔬菜基地被納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保供生産基地。

  當前,品牌仍是黔南州農業發展的短板,也是該州在推進農村産業革命中加速趕上的一步。

  目前,黔南州已經確立將圍繞茶葉、蔬菜、水果、中藥材、刺梨、生態畜禽六大特色産業打造公用品牌。該州啟動了公用品牌創建行動,著力構築以都勻毛尖、黔南刺梨、長順綠殼雞蛋等區域公用品牌為引領、企業品牌為支撐、特色産品品牌為基礎的農業品牌體系,力爭2020年實現六大産業都有一個公用品牌。

  同時,黔南州還將大力建設“三品一標”産品基地,推進整縣整鎮整體認定無公害産地,擴大“三品一標”産品總量和産業規模;實施“一縣一品一牌”培育計劃,培育打造提升一批區域特色農産品品牌,通過兩年創建,實現每個縣(市)至少有2個擁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特色農産品品牌。(作者 王新偉 吳秉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首頁-精準扶貧和一帶一路模板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