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變景區 污水變清水

2020-01-14 15:42:09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張家樓村,生活污水經過集中處理後,流淌進綠草如茵的生態濕地,匯聚成生態微景觀“月亮灣”。

  峰峰礦區位於河北省南部,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地帶,是一個工農交叉、城鄉交錯的資源型老工礦區。在全區轉型升級綠色發展中,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啟動了全域治水工程,著力解決農村污水亂流、環境臟亂差的局面,保障水源地安全。截至2019年年底,全區148個村均具備了污水收集處理能力。

  梯次推進全域治水

  峰峰礦區有18.9萬農村人口,每年農村污水排放量高達300余萬噸,農村生活污水面廣分散,收集困難,水量變化大,排放不均勻,治理工程複雜、難度大。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從何著手?

  按照“規劃引領、示範帶動、工程推進、統籌治理”的思路,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邀請生態環境部和中科院、河北省環科院的專家團隊實地考察,對域內村莊基本概況、日均污水排放總量、匯水分區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充分論證,制定出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和《全域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實現了污水專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有效銜接。

  根據規劃設計,圍繞“設施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尾水全提標、監管全方位”的目標,峰峰礦區提出了水源地試點先行、傍水村緊隨其後、其他村整體推進的“三步走”、梯次推進戰略。

  一村一策 分類施策

  峰峰礦區屬於丘陵地帶,地勢起伏,村落散佈,排水水質差異很大,不同地區的農村用水量差別也很大。在推進全域治水工程中,礦區堅持城鄉融合、一村一策,全面打破行政分割,優化調整佈局,補齊系統短板,構建出覆蓋全面、標準科學、運行規範、監管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體系。

  在實踐中,峰峰礦區將全區農村分為5類,統籌推進全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針對傍水周邊村,一手抓源頭截污,一手抓生態治理,關停污染企業、堵塞排污口,利用傍水資源優勢啟動實施11處濕地生態修復工程,以濕地涵養、植物凈化等措施,實現78個村莊生活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針對城區周邊村,按照就近原則,將城區周邊14個村的生活污水全部納入城鎮污水管網,集中收集,統一處理,目前城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9.94%。

  針對集鎮周邊村,堅持“成熟穩定、實用低耗、易於維護”的原則,在和村、大社新建兩座人口密集鎮污水處理廠,村民利用現有邊溝和自然溝渠收集生活污水,匯入集鎮區污水處理廠,輻射了6個村、8000余戶。

  針對山區遠郊村,發揮地勢落差大的優勢,綜合採用“生物處理+生態處理”的複合處理技術,以高差勢能代替動力電能,利用複合系統模擬自然濕地,實現水處理、水循環、水生態“三位一體”的村莊濕地景觀。

  針對平原遠郊村,利用“生態凈化+三格處理”的方式,通過水生植物凈化和三格發酵、沉澱、微孔過濾,使污水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此外,針對農村資金困難、人才匱乏、管理滯後等問題,峰峰礦區還堅持建設和運行成本低、易管易控原則,基本實現後期工程管理零費用,著力避免因農村無力承擔工程運行維護經費而成為“曬太陽”工程。

  推進“七個全域治理”

  響堂水鎮東和村是滏陽河流經的一個村莊。過去由於污水亂排亂倒,沿村的河塘成了臭水溝。全域治水啟動後,當地通過凈化污水、清理河道、漿砌護坡、築壩擋水、開發街道等工程,僅用半年時間,這裡就變成既有湖光山色、又有民族風情和地域美食的景點-響堂水鎮。

  響堂水鎮投入試運行後,很快成為峰峰礦區生態休閒旅遊的新地標,2019年以來,這裡已接待遊客256萬人次,營業收入達3840萬元。經過全域農村污水治理改造,峰峰礦區正在經歷著礦區變景區、“零星景區”變“全域景區”的蝶變。

  全域污水治理是峰峰礦區以全域理念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2019年以來,當地大力推進全域規劃管理、全域拆違及生態修復、全域垃圾治理、全域污水治理、全域廁所改造、全域國土綠化、全域四好公路等“七個全域”治理,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努力打造優美農村人居環境。

  目前,峰峰礦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分別達80%以上,水衝式公廁實現100%全覆蓋,2019年新增各類造林綠化面積4.1萬畝,先後獲得“河北省鄉村振興示範區”“ 河北省農村人居環境全域完成示範區”等稱號。(作者 張銘賢 柴國強 婁立新)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