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天然氣 生長正發力

2020-01-14 11:36:01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吃進去有機廢棄物,産出天然氣和有機肥,生物天然氣能夠變廢為寶,兼具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按照相關規劃,到2030年,我國生物天然氣年産量要超過200億立方米。要實現目標,生物天然氣産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提升技術工藝、降低生産成本等,不斷完善産業體系。

  “吃進”秸稈糞污等有機廢棄物,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吐出”天然氣和有機肥——這就是生物天然氣産業,可謂變廢為寶、一舉多得。

  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印發《關於促進生物天然氣産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年産量超過200億立方米,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生物天然氣由沼氣凈化提純而成,與常規天然氣成分、熱值等基本一致,可用作車用燃氣,也可併入天然氣管網。當前,我國生物天然氣年産量不到1億立方米,而2019年我國天然氣産量高達1733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所佔比重微乎其微。從1億立方米到200億立方米,加快生物天然氣産業化發展還需邁過哪些坎?

  生物天然氣兼具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十三五’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長較快,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快速提升。發展生物天然氣,有利於增加國內天然氣供應,降低進口依存度;此外,生物天然氣項目主要佈局于具備資源和市場條件的縣域,也有利於增加農村氣源供應,加快替代農村散燒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根據《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9)》,2007—2018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年均增長為107.9億立方米,這一體量與2025年生物天然氣産量100億立方米的發展目標相當。

  發展生物天然氣,規模化處理有機廢棄物,能有效解決糞污、秸稈露天焚燒等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保護城鄉生態環境。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程式算了一筆賬:假設200億立方米生物天然氣完全由大型沼氣—生物天然氣項目生産,意味著能夠對約3億噸秸稈和2億噸畜禽糞便作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不僅如此,根據歐洲國家的實踐,生物天然氣替代柴油車用時,懸浮顆粒、硫化物及氮氧化物分別比用柴油時減少90%、99%和70%。

  “生物天然氣生産過程中還附贈了‘寶貝’——沼渣沼液産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對化肥的依賴,緩解土壤板結現象,助力生態循環農業。”中國産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産業分會秘書長張大勇説,當前絕大多數項目依靠單一生物天然氣難以實現盈利,有機肥能成為項目收益的重要補充,“拿年産660萬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氣項目來説,年産有機肥約2萬噸。一般每噸能賣600元至1000元,高點能賣到2000元。”

  兼具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生物天然氣産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國發展生物天然氣的有利條件不少。

  資源供給方面,我國擁有可供生産生物天然氣的大量農作物秸稈、禽畜糞便和其他有機廢棄物等。此外,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較快,進口較多,長期來看天然氣供需不平衡,為生物天然氣加快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

  生産成本較高 技術工藝有待提升

  2015—2017年,有關部門曾在全國支持建設了64個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但目前能連續穩定運營的只有10個左右,更多的是上千萬個小沼氣池。“單池規模極小,談不上商業化和産業化。”

  坐擁豐富資源和廣闊市場,生物天然氣産業為何沒有形成規模,發展較為緩慢?

  原料收儲成本高,導致盈利空間有限是困境之一。“我們的一個項目,生産成本每立方米在3元以上,其中原料收儲成本佔了70%多,項目運營成本高,盈利性差。”一家生物天然氣生産企業負責人講到。

  這並非個例,當前生物天然氣行業生産成本(有機肥銷售取得收益的前提下)大多在每立方米2.7—3.0元,高出各地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每立方米1.0—1.2元。“主要因為沒有建立‘誰排污、誰付費’‘誰處理、誰受益’的有償處理機制,經濟可承受的原料收集保障模式還有待探索。”張大勇分析。

  不僅如此,在産品市場方面,生物天然氣存在並網難等問題,難以公平進入市場;加上有機肥市場尚未完全打開,造成項目盈利不確定性大,投資風險較高,投資主體積極性不高,難以形成專業化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和服務體系。

  行業技術工藝有待提升。“目前我國生物天然氣行業的技術整體還處於工業化起步階段,面臨項目産氣率低、原料適應性差、自動化程度較低等問題。”華潤集團旗下德潤生物質開發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此,《指導意見》提出,要集中力量突破多種原料混合高效發酵、幹法厭氧發酵、發酵預警調控等關鍵技術,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建立生物天然氣技術重點工程實驗室或研發基地。張大勇分析,如果生物天然氣各類技術工藝成熟,工業化程度提升,生産成本或許可降至2—2.2元。

  在政策支持體系方面,有業內人士提出,除了前端建設補貼之外,還希望儘快出臺後端獎補政策,研究制定按照實際生産量給予補貼的機制,避免出現“重建設、輕運營”現象。

  加強政策支持 健全産業體系

  面對潛力巨大的市場,應該如何解決行業遇到的問題,加快生物天然氣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

  原料收集需有保障。《指導意見》提到鼓勵探索誰排污、誰付費,第三方專業化有償處理模式;鼓勵生物天然氣企業結合農村土地流轉、循環農業發展等,創新秸稈原料收集保障模式等舉措。一家生物質環境科技公司的董事長介紹,企業通過以服務和産品置換原料的方式化解原料收集難題,“比如我們為農戶提供整地、播種、收割等服務,代替秸稈離田費用;或者用天然氣、有機肥去置換原料,這既降低了收儲成本,也解決了産品銷售渠道問題。”

  産品消納需給力。張大勇認為,一方面應該消除燃氣銷售壁壘,研究建立綠色燃氣配額機制,使生物天然氣無歧視無障礙併入城市燃氣管網;另一方面應該延伸産業鏈,不斷整合擴展有機肥、綠色食品、生態農業等産業鏈,提升産業盈利水準。

  政策支持待完善。採訪中,有企業反映,生物天然氣行業當前的政策支持和經濟激勵力度有待提升,希望能組織實施一批産業化大型示範項目,形成覆蓋原料收儲運、投資建設運營、終端産氣、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多維度支持政策。

  在採訪中,有相關企業表示,對於《指導意見》提出的,生物天然氣企業按規定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做好秸稈綜合利用、農機購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專項資金相關政策的銜接等舉措,希望能儘早出臺確保落地的具體細則。(作者 丁怡婷)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