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德治為先 ——廣西德保縣以鄉風文明促鄉村振興觀察

2020-03-05 08:35:5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村裏大變樣了。”今年67歲的許宗電見證了德保縣都安鄉淩雷村法光屯近年來的大變化:泥濘的馬路變成了乾淨的水泥硬化路,敞亮的太陽能路燈照亮了村莊的夜晚,村頭原先堆放垃圾的空地變成了籃球場,旁邊還建了個戲臺,這裡是茶余飯後老人兒童們的“娛樂天堂”。不僅村的“樣子”變了,人也變了。現在大家都忙著脫貧致富,農閒時就來文化活動中心唱山歌、跳廣場舞、打籃球,其樂融融。

  這是近年來德保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治理成果。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一直以來,德保縣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模式,以“黨建引領、德治為先”的治理思路,通過“五個陣地、三條主線、兩個重點、多個典型”等途徑,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五個陣地”提高黨性教育

  “有了黨才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燕峒鄉巴龍村的老黨員李萬英對去年那場“榕樹下的講習所”仍然感慨萬千。在宣講老師聲情並茂的宣講下,他們感受到了黨的親切關懷,更加堅定了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決心。巴龍村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如今村裏産業豐盛,環境優美,群眾安樂,正朝著小康邁進。

  近年來,德保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利用黨員活動室、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遠程教育、“榕樹下講習所”和村級雲山夜校等五個教育陣地,組織村“兩委”、駐村工作隊、農村黨員等力量,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加大對黨的創新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知識、科技知識等內容的宣傳教育力度,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培育良好的道德習慣,推動全縣農村文明建設和農民整體素質不斷提升,營造健康淳樸、文明和諧的文明鄉風。

  “三條主線”加強管理自治

  敬德鎮的巴寧村是德保縣鄉村治理的典型模範村。

  “主要的功勞還是我們充分發揮了“三條主線”的作用。”敬德鎮黨委書記農啟曼説。

  加強村民管理自治,德保縣主要利用“一約六會”、鄉賢、志願者等“三條主線”進行協同管理。即組織各行政村(社區)成立“一約六會”(即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鄉賢理事會、文化協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加強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引導其對農村事務進行規範管理,以德治為先,輔加以法治保障,有力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穩定。發揮鄉賢作用,即把村裏有名望或外出工作有影響力的人員組織起來,協助開展村屯管理。特別是注重發揮村屯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等“五老”作用,做好“五老”的發動和組織工作,充分發揮“五老”的政治優勢、威望優勢、情感優勢和經驗優勢,投入本村屯的治理,助推農村治理引向深入。組建志願服務隊伍,組織縣鄉志願服務隊深入農村開展助學、助困、醫療、文化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形成群眾工作的整體優勢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兩個重點”豐富文化生活

  德保縣不斷鞏固拓展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按照“六個一”標準(即建設一棟文化綜合樓、一個籃球場、一個戲臺、一個宣傳欄,組建一支文藝隊、一支體育隊),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縣180個行政村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

  此外,該縣還建立城鄉服務聯動機制,大力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推動城鄉文化協同發展、共享繁榮,通過開展“文化進萬家”文藝巡演、“戲曲(壯劇)進鄉村”活動、農村數字公益電影放映活動等文化惠民活動,弘揚正能量,不斷豐富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促進農村文化建設的發展。

  “多級典型”樹立文明新風尚

  德保縣以爭創百色市鄉風文明紅旗村為目標,開展“鄉風文明紅旗村”創建活動,通過爭先進、立標杆,示範帶動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各項工作整體提升;開展爭創“最美自富戶”“最美致富帶頭人”“最美婆婆”“最美媳婦”“最美鄉賢”的“五美戶”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開展“以德治村、以德治家、以德樹人,傳承好家訓、樹立好家規、培養好家風,最美家庭、最美妯娌、最美孝子、最美黨員、最美村民小組長”的“三德三家五美”評選活動;推選組建“道德評議團、法律服務團、百事服務團,百姓議事會、鄉賢理事會,善行義舉榜、福祿壽星榜和莘莘學子榜”的“三團兩會三榜”等,著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

  目前,德保縣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社區)111個,佔行政村的60%。2019年燕峒鄉巴龍村評為自治區第十七批文明村鎮,城關鎮那溫村榮獲“廣西十大最美鄉村”稱號。(供稿單位:德保縣委宣傳部)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