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嶽陽市立法保護東洞庭湖 一泓清水 細管長護

2020-04-29 10:06:13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湖南嶽陽市立法保護東洞庭湖 一泓清水 細管長護

東洞庭湖湖面。姚 毅攝

湖南嶽陽市立法保護東洞庭湖 一泓清水 細管長護

在保護區越冬的小天鵝。姚 毅攝

  核心閱讀

  妨礙水上交通,破壞生態環境,擠佔候鳥棲息地……曾經,洞庭湖環湖大堤臨水處搭建的一個個釣魚臺造成一系列問題,多部門去取締卻遭遇“顧頭不顧尾”的尷尬。

  與生産生活區高度重疊,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臨的管理難題遠不只是違建。直到《岳陽市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施行後,各部門明確職責,各項管理機制才逐漸理順。

  穀雨剛過,洞庭湖畔,水波青碧。

  李飛雲站在湖堤上,看著遠處自在翱翔、即將北去的候鳥,欣慰地説:“人鳥兩相安的日子,終於是回來了!”

  李飛雲是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採桑湖管理站站長,保護區與人類生産生活區高度重疊,曾面臨巨大的管理難題。

  為加強治理,2018年11月30日,《岳陽市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湖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批准,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管理權責不明晰,迫切需要生態立法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跨岳陽市岳陽縣、君山區、華容縣、汨羅市、岳陽樓區和南湖新區等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其獨特的淡水湖泊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湖、岸、洲、灘為東北亞遷徙候鳥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地,麋鹿、江豚等珍貴野生保護動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1982年,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成立,並在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的範圍很大。”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高大立説,即便在201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後調整過,保護區面積也依然達到157627公頃。

  不同於以森林植被等為主的保護區那般靜謐野趣,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説得上是人聲喧囂。保護區不僅囊括了湖區天然水域,更包括環湖周邊農田、魚塘和垸內湖泊。超過20萬人生活在保護區內。

  與人類生産生活區的高度重疊,給保護區管理帶來難題。建設矮圍網圍、網箱養殖,開墾破壞濕地,經營水上餐飲,在濕地洲灘越野、野營、野炊,甚至私自建設不符合保護區功能定位的建築設施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頻頻發生。

  “保護區管理涉及部門多,多頭管理,管理條塊分割、權責不明晰等情況嚴重。”岳陽市人大有關負責人表示。

  基於該情況,自2018年3月開始,岳陽市加快推進保護區生態立法工作。在8個月內,岳陽市人大組織包括保護區管理局、林業、農業、水上交通、環境保護等在內的十幾個部門密集調研,並完成起草、修訂、審議、審查等立法環節。“《條例》的出臺,是回應現實的需要。”岳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向偉雄説。

  理清權責關係,一年20多次聯合執法

  《條例》施行後,各部門提升了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高大立説:“更重要的是,每個部門都明確了各自的職責。”

  2019年10月到12月,保護區管理局聯合海事、水警、漁政、環保等部門,開展了5次聯合執法,重點查處了部分群眾秋冬季私自在湘江主航道兩側裸露河床及洞庭湖環湖大堤臨水處修建釣魚平臺的行為。

  別看平臺不大,危害著實不小:私搭亂建,妨礙水上交通;招徠遊客垂釣,人員進出用的都是小漁船,安全問題突顯;垂釣者隨地丟棄的垃圾破壞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垂釣活動擠佔候鳥棲息地。

  為何不能早早取締?

  “顧頭不顧尾,管東不管西!查起來哪那麼容易?”高大立説,以前部門職能單一,“管得了違建管不了違載,管得了釣魚管不了傷鳥。”查處不徹底,相關違法活動自然容易死灰複燃。

  解決管理條塊分割、權責不明晰的問題,《條例》第十三條明確梳理了各個部門的職責,第十四條又明確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林業、農業(漁政)、水利、環境保護、衛計(血防)、水上交通(海事、港航、航道)、國土資源和公安等部門建立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聯合執法機制,實施聯合執法。”

  這麼一來,違建的釣魚平臺再沒有藏身之處。保護區管理局查處違建,海事部門處罰阻塞航道交通的行為,漁政部門查處漁船違規載客行為,涉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也有相應部門當即查處。

  “去年一年,管理局協調參與的聯合執法就有20多次,有力推動了保護區涉多部門問題的解決。”高大立説。

  《條例》規定岳陽市人民政府設立保護區領導協調機構,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保護區領導協調機構負責人,從而解決保護區此前管理機構職級低、職能弱、工作協調難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屬地管理和行政執法重心下移的原則下,岳陽縣、華容縣、汨羅市、君山區、南湖新區等都按照要求,加緊組建東洞庭湖生態保護聯合執法隊伍,岳陽市市直部門對此進行監督指導。

  執法有底氣,實現分級保護

  有法規作為依據,保護區管理部門開展工作時越來越有底氣。

  沿著洞庭湖大堤前行,可見晚歸的候鳥在堤兩側的採桑湖和大、小西湖流連。

  這處“候鳥天堂”,以前每到冬春季節,就讓李飛雲緊張不已。有的遊客為了捕捉精彩畫面,會設法接近候鳥棲息地。他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員加大巡邏力度,對進入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的遊客進行勸離,但總有遊客不聽勸阻。

  “現在,我們去巡邏,都隨身帶幾本《條例》。”李飛雲説,碰見個別不聽勸阻的遊客,工作人員就亮明法規,再不聽從,就根據《條例》賦予的權限開展行政執法。湖堤邊的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共教育大廳裏,也擺著單行本《條例》,讓遊客知曉法規。

  去年《條例》施行後,岳陽利用網絡、電視、新媒體平臺等開展了大量的宣教工作。隨著《條例》越來越深入人心,君山區柳林洲街道濠河村村民馬禮兵心裏的那股氣兒,消了。

  此前,因為見洞庭湖邊遊玩的人多,馬禮兵和一些附近居民私自在湖灘上搭建燒烤灶臺,經營出租。被街道組織的施工隊拆除後,他有些不服氣,常跑到湖邊上去瞧瞧,“既想看保護是不是一陣風,也想看查處是不是一碗水端平。”

  “現在還去什麼,已經知道這是違法的了,誰還敢去做?”馬禮兵説,《條例》出臺後,管理措施越來越嚴,“別説花幾百塊建的灶臺,就是花幾百萬建的餐飲船,也一條不剩!”

  “現在全社會對生態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們尤其繃緊了這根弦。”高大立説,按照《條例》規定,去年保護區實行分級保護,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岳陽縣政府將原長期停留在紅旗湖核心區內的20余條漁船進行了集中處置,確保了核心區無人為干擾;對緩衝區洲灘承包種植進行清理;對東洞庭湖候鳥種群數量多、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保護區核心區大、小西湖及壕溝實施封閉管理。2020年,東洞庭湖監測記錄到越冬水鳥共7目12科51種,達24萬餘只,所記錄鳥類數量及種類為近10年之最。

  “要讓好的生態環境長久保持下去,還需要充分利用好、完善好《條例》,通過法規普及,讓所有人都樹立環保意識,參與到保護中來,讓保護工作成為常態。”高大立説。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