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農食品”造血扶貧拔掉灤平窮根

2020-06-02 09:40:37  來源:北京日報  責編:陳晨

“首農食品”造血扶貧拔掉灤平窮根

在灤平華都肉雞全封閉抑菌分割車間內,工人對肉雞進行分割加工。記者 鄧偉/攝 

  從北京市區出發,向東北驅車165公里,出京第一站就是承德市灤平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地形,灤平過去曾是距首都最近的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在北京市國資委推動下,近年來,隨著一批“首”字頭、“京”字頭企業紮根當地,“造血”扶貧正讓越來越多的灤平人拔掉窮根,甩掉貧困的帽子。華都肉雞就是當地有名的“扶貧就業工廠”。

  一人有工作,全家生活有著落

  雞翅、雞胸肉,切小塊……灤平縣河濱路9號,華都肉雞全封閉抑菌分割車間內,三四百名流水線工人同場緊張忙碌的情景十分壯觀,每小時就有1.2萬隻肉雞在這裡完成精細分割。

  白大褂、帽子、口罩,將譚玉蘭裹得嚴嚴實實,僅露出兩隻眼睛。2018年她來到華都肉雞車間,如今技術嫺熟,每天主要任務是切雞胗。

  譚玉蘭是灤平縣兩間房鄉葉營村村民,家中一兒二女上學,丈夫常年吃藥,沒有勞動能力,學費、藥費和日常花銷,全靠譚玉蘭一個人頂起。精準扶貧讓她有了眼前這份穩定的工作,也給了她奔向新生活的信心。進車間2年多來,家裏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好。

  一人有工作,全家生活有著落,譚玉蘭不是個例。“我們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有2700多人,7成以上是本地人。”首農食品集團灤平華都肉雞食品公司總經理韓劍飛介紹,建廠這些年已有1.2萬人次來華都就業,人均每月收入達4000元。

  去年,華都肉雞前前後後舉辦24場招聘會,目的就是通過“送崗下鄉”助力精準幫扶,234戶建檔立卡戶進廠培訓後已開始上崗掙工資,有望摘掉貧困帽。

  北京老牌子成灤平就業“香餑餑”

  提起華都肉雞,許多首都老百姓並不陌生。1982年,在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萬里的倡導下,北京市畜牧局等單位投資興建北京華都肉雞聯營公司,成為國內首家現代化大型肉雞生産企業,由此拉開中國肉雞産業發展的序幕。

  2007年起,老牌國企開始佈局灤平,邁出扶貧的腳步。當時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開發銀行的牽頭下,投資5.6億元建起一家産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近年來,華都肉雞離開京城,將生産全部轉至灤平,在當地紮根越來越深,“一條龍”産業鏈的扶貧碩果更加喜人。

  10座種雞場,總存欄規模60萬套;1座商品肉雞孵化場,年入孵種蛋3000萬枚;1座飼料加工廠,年加工飼料20萬噸;1座屠宰加工廠,年加工肉雞3600萬隻;一座熟食工廠,年産出口及內銷熟食2萬噸……

  肉雞産業屬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産業,轉戰京外的華都肉雞,成為灤平人就業的“香餑餑”,當之無愧的“扶貧就業工廠”。

  養雞10年,貧困戶變成村裏尖子戶

  “切割加工只是其中一環,上游養雞、種玉米、下游運輸裝卸包裝、檢驗檢疫,都帶動起來了。”灤平全縣有33萬人,據韓劍飛估測,大約十分之一直接和間接靠肉雞這條産業鏈吃飯。拿養雞為例,就先後累計帶動3000多農戶從事肉雞養殖,平均每戶年收益達到10萬元。

  “我把雞雛給你,你交回來5斤的雞,就算完成任務,我們全部回收。”韓劍飛告訴記者,最關鍵的是企業鎖定收購價,養雞戶不受市場波動影響,也就不愁賣,企業統一供雛、供料、用藥、防疫,養雞戶只需專心按要求把雞養好,就不愁賺錢,“當時定的標準就是,農民養雞賺的錢,至少是外出打工的1.5倍。”他説。(記者 孫傑)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