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 脫貧有良方

2020-08-04 09:11:3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車行太行山區,深溝絕壁起伏,讓人心生“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之喟嘆。行進山間,滿眼盡綠,又讓人深感盎然之生機。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就坐落在太行山脈南段。“這裡是典型的幹石山區,山多地少並且地力較差,種普通農作物,收成、收益都很一般。”長治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劍青説,“但平順也有獨特優勢,是正宗潞黨參的原産地,發展潞黨參等中藥材産業,不失為産業精準扶貧的一劑良方。”

  車在大山深處輾轉許久,終於抵達青羊鎮車廂溝。目之所及,是一片片梯田和五顏六色的中藥材。

  “車廂溝的海拔、氣溫、土壤條件都很適合種植中藥材,我們在這裡建設種植、育種示範園區,開展野生資源撫育和品種的標準化改造。”山西振東道地連翹開發公司負責人李軍告訴記者。

  “我家流轉了兩畝地給振東公司,每畝年收入750元;一年在振東公司務工四五個月,每月收入2000多元;家裏剩餘的兩畝地也種了柴胡,年收入8000多元。”路家口村村民王愛玲算了一筆賬,“2018年全家脫了貧,這兩年日子寬裕多了,挺滿意的。”

  目前,車廂溝片區試驗選育中藥材品種73個、推廣品種32個。附近8個行政村的4754口人隨之受益,其中1715名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4500元。

  龍溪鎮佛堂嶺村海拔1500多米,晝夜溫差大。過去,石山中的人們祖祖輩輩種植玉米、穀子,脫貧致富沒找到路子,2014年村裏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38人。

  雖説過去村民也種潞黨參,但都是零打碎敲,種植技術落後,産量上不去,市場銷路打不開。10年前,全村的潞黨參種植面積僅有10余畝。

  佛堂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志建覺得,平順潞黨參藥用價值高,又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市縣都有種植扶持政策,應該努力擴大規模,讓鄉親們增收脫貧。在他張羅下,佛堂嶺村成立了潞黨參種植專業合作社,51戶村民首批加入。如今,全村潞黨參種植規模已發展到300畝,“家家種黨參、戶均一畝半”,2019年總産量達15萬斤,收入200多萬元。

  “苗子有人提供,管護有人培訓。”張志建介紹,合作社成立後,與幾家大藥企簽訂了250畝的保底收購協議,“今年保底收購價是每斤15元,以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估計成交價格能到每斤25元左右。”

  隨著全縣潞黨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市場銷售有保障,平順縣又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

  7月中旬,龍溪鎮東彰村,村民們正在地裏忙著除草去葉。村委會主任趙學良介紹,潞黨參精華在根部,需要把上面無用的枝葉去除,防止爭奪養分。

  從小在東彰村長大,趙學良深知村子家底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時有176人,佔村裏總人口的1/3。”2015年,原本在外地打拼的他回到村裏,牽頭成立金山谷中藥材科技公司,流轉了400畝土地種植潞黨參。

  “一般兩年生的潞黨參就可以上市,但道地藥材既講究産地,也講究生長期。”趙學良曾拿著5年生的潞黨參去做檢測,發現皂苷、多糖等成分指標要比生長期短的潞黨參高許多,價格也差很大。“潞黨參産業要做大做優,要精細管理、提質增效。”

  東彰村的試驗田裏,種植著幾種類型的潞黨參。按照大小、品相、生長期,趙學良帶著鄉親們對潞黨參進行分類管理,以適應不同的市場需求,今年預計銷售額可達300萬元。

  “我們已把古方熬製潞黨參膏、生産口服液等深加工産品列入産業發展計劃,延長潞黨參産業鏈,確保這個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良方’更管用、更持久。”謀劃未來,趙學良信心很足。

  截至目前,平順縣種植包括潞黨參在內的各類中藥材62.76萬畝,2019年帶動3.5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100元。今年2月,平順縣脫貧摘帽。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