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5位婦女代表講述——巾幗建功 決勝脫貧

2020-10-14 08:57:20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在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中,婦女既是重點工作對象,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主體。在脫貧攻堅一線,廣大婦女同胞巾幗不讓鬚眉,撐起了脫貧攻堅戰的“半邊天”。10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脫貧攻堅戰中的巾幗典型講述她們帶領父老鄉親致富的故事。

  “我在這裡生活44年了,眼看著大山裏的苗族寨子一點一滴的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村裏的路通了、寬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變化巨大。”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原黨支部書記、十八洞村婦聯主席石順蓮説,十八洞村原本很偏遠、很貧窮,村裏全是窄窄的小路,運東西都是肩挑背扛。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提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16字方針,村子發展駛入快車道。2014年,石順蓮從村支書任上退休後成立了苗繡特産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村裏的留守婦女“繡”出了一條致富路。如今,社裏的繡娘們一個月可以掙2000至3000元錢,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有錢賺。“一位繡娘告訴我,現在自己口袋裏有錢了,買東西再也不用問老公要錢了。這句話我永遠記在心裏。”石順蓮説。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岳桂玲是一位女性創業者。2010年,她創辦了鑫鑫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當地“大豆之鄉”的資源優勢,開展了“豆地租”品牌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扶貧項目,建立“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發展模式,打造綠色大豆精深加工的全産業鏈。2018年以來,她創辦的合作社帶動當地9個鄉鎮19個村的貧困戶289人脫貧致富。為了帶動婦女姐妹們致富,她幫助大家出思路、找門路,把自己學到的農村電子商務知識講解給她們聽,幾年來先後培訓、扶持致富帶頭人385名,幫助貧困婦女52人。“希望我們這些女性能學習更多的知識,用知識去武裝自己、武裝頭腦,找到更多的脫貧致富門路!”岳桂玲説。

  “脫貧致富不僅要靠政府的幫助,也要靠我們自立自強。”來自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的村民王喜玲原本是貧困戶,2011年,王喜玲被確診為癌症,為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積蓄,還欠債11萬元。2013年,王喜玲的丈夫又因車禍不幸身亡。在接連的不幸面前,王喜玲沒有退縮消沉,在黨委政府和婦聯組織的幫助下,她通過栽種苗木、成立合作社,僅用3年時間累計收入158萬元,並於2016年主動退出貧困戶。吳家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通過貧困戶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基地務工等形式精準扶貧。在她的帶動下,404戶貧困戶入股分紅,1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我不斷跌倒又爬起。我想告訴大家,我們脫貧不僅要靠黨的政策,要靠幫扶,還要靠自立自強,克服困難,才能改變現狀。”王喜玲説。

  “以前我曾經以為自己一個人能過得好就不錯了,沒想到有一天還能帶動更多人一起致富。”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村民甘有琴是一位80後“帶貨主播”,網名叫“巧婦9妹”的她在網絡擁有眾多粉絲,主要通過視頻自媒體分享農村原生態生活及美食,並利用網絡平臺幫助銷售家鄉的水果。如今,她搭建的“巧婦9妹”同城購電商平臺,全年推銷農産品産值突破2300萬元。同時,她也通過網絡盡力地幫助周邊有銷售需求的村民,特別是幫助貧困村貧困農戶銷售沃柑、荔枝等農副産品,曾經用一晚上的時間幫助靈山縣安金村把15萬斤滯銷芒果銷出去。“女人也可以頂半邊天。希望有更多的婦女姐妹轉變思維,擁抱互聯網,多學習,多溝通,學會獨立。我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更多有需要的人。”甘有琴説。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程桔是一位90後村官,也是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14年,她辭去設計師的工作,返鄉帶領村民發展産業。近年來,她帶領村民建設光伏發電站、150畝産業綜合基地、30畝石匠工坊,引進年産值150萬元的龍蝦養殖基地、200畝中藥材基地,帶動村民就業增收。為發展鄉村旅遊,她帶領大家疏通水道,升級村裏的公路,拓寬加固河堤,打造文創園,修建健身步道、休閒步道等,將村裏的綠水青山變成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在大家的努力下,2016年,大市村這個重點貧困村成為咸寧市第一批出列的貧困村。如今,大市村的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7.04%到現在的“清零”,貧困戶的年人均純收入也由2014年的2150元提高到14565元。“在農村時間越長,越覺得農村是一個無限寬廣的舞臺。”程桔説,“我以前是做設計師的,在網上設計圖紙,而我現在是在我們大市村的版圖上、在家鄉的土地上做設計,為村民規劃更加美好的生活。我在這裡找到了人生價值,找到了人生方向!”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