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精心繪出一幅産城融合“工筆畫”

2019-09-09 10:14:0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閔行:精心繪出一幅産城融合“工筆畫”

  紫竹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閔行:精心繪出一幅産城融合“工筆畫”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

閔行:精心繪出一幅産城融合“工筆畫”

  浦江鎮革新村新居住點。

  作為上海市唯一的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閔行區眼下正在精心描繪一幅産城融合的“工筆畫”,“以産興城,以城帶産,産城融合”,積極推進城市發展方式的新轉變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新跨越,力爭早日建成充滿活力、高效便捷、環境優美、城鄉融合、社會和諧的生態宜居現代化新城區

  8月,在紫竹高新區的地界上,佔地600畝的蘭香湖正式開挖。不久的將來,這座被稱為“閔行第一湖”的周邊,不僅將為商務技術人員提供高端綠色的辦公環境,也將為青年家庭帶來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隨著閔行南部科創中心的建設,一座令人嚮往、充滿活力的“生態矽谷”呼之欲出。

  遙想當年,也就在附近的江川地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曾崛起過上海第一個工業衛星城,聚集了聞名遐邇的重工業“四大金剛”——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被稱為新中國工業文明的搖籃。幾十年來,緊緊抓住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機遇,閔行區不僅在經濟數據上高歌猛進,還在區位上從近郊變成了輔城、新城,後來又晉陞為中心城區拓展區、主城片區,一步步從“邊緣”走到了“舞臺的中心”。

  “以産興城,以城帶産,産城融合”——這既揭示了閔行幾十年快速發展的奧秘,也對地區新一輪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眼下,作為上海市唯一的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閔行區正在精心描繪一幅産城融合的“工筆畫”,積極推進城市發展方式的新轉變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新跨越,力爭早日建成充滿活力、高效便捷、環境優美、城鄉融合、社會和諧的生態宜居現代化新城區。

  “創”出一個個新增長點

  最近,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剛在滬落幕。作為全市功能佈局中殺出的一匹“黑馬”,閔行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讓當地人自豪不已。

  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馬橋鎮將成為閔行産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增長板塊。瞄準大勢,提前佈局,讓前些年有些沉寂的馬橋鎮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路走來,閔行區秉承敢為人先、大膽開創的精神,培育出了一個個重量級的新增長點和全新功能板塊。

  “大紫竹”板塊是閔行重點發展的區域,也是閔行南部科創中心的承載區。片區核心上海紫竹科學園,建立於2001年9月12日,迄今是全國唯一一家以民營企業為開發主體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如今,瞄準“産城融合”的要求,閔行重點圍繞紫竹高新區,正在努力建設高科技産業集聚、基礎設施完善、商住功能齊全、企業信用良好、環境優美的上海南部科技創新中心和現代高科技城。

  正在精耕細作的“大虹橋”板塊,更是不容小覷。上個月,37個重大項目簽約落戶閔行南虹橋,預計投資總額近300億元。截至去年,南虹橋落戶企業已有4000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和進博會溢出效應的進一步釋放,總部集聚過來的趨勢將明顯加快,預計2020年將達到200家。這裡將成為閔行兩個城市副中心之一——虹橋城市副中心,也將是閔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新高地。

  悄然崛起的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就是大虹橋板塊“孵化”的新亮點。中心被業界形容為“醫療自貿區”,目前已構建1個醫技共享平臺,引進8家醫療機構,將承擔起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使命,未來值得期待。

  “大虹橋”現代服務功能區、“大紫竹”科技創新功能區,再加上“大浦江”城鄉統籌功能區,閔行區通過多點佈局、組合發展,努力走出一條“推動功能區有機組合,促進職住平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産城融合示範之路。

  “轉”出新一輪發展空間

  今年上半年,位於顓橋鎮的金地威新科創園小小“火”了一把,那裏新建的28幢廠房吸引了一大批跨國企業紛至遝來“搶”廠房。這個園區的原址,是一家倒閉的電子元器件大廠。這個地塊的“涅槃重生”,只是顓橋鎮推進“3+10”個地塊成片轉型的案例之一。

  無獨有偶。位於外環附近的原九星市場,曾經集聚了上萬家經營戶,如今,這裡即將開工建設全新業態的“九星城”。未來,這片土地上不僅將崛起國際一流的家居城,還將有高端生活區、商業商務區等,為大都市繁榮繁華再添濃重一筆……

  其實,這並非顓橋鎮、七寶鎮的“不約而同”,而是整個閔行區全面推進存量轉型、産城融合的統籌之舉。

  過去二三十年,閔行區在經濟建設上快速前進。但近些年,隨著土地資源瓶頸的日益凸顯,探索統籌經濟發展、統籌城市發展這“兩個統籌”,成為破題之舉。

  三年前,《閔行區統籌區域經濟發展工作方案》出爐,閔行在全市率先探索機制、規劃、資源、模式、招商、政策方面的“六大統籌”,建立區級層面的資源統籌、高效配置、産城融合、協同發展新機制,實現全區産業發展的“一盤棋”。

  目前,閔行區已制定存量資源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18+2+X”(18個成片區域、2個重點區域及若干零星區域)轉型方案,梳理盤活土地、廠房、樓宇等資源,加快推進馬橋産業園、梅隴力波啤酒地塊、南濱江滄源科技園等成片區域轉型,推動七寶天能電子、莘莊黎安智谷等零星地塊實現資源盤活。

  “以統籌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創新升級”,正是閔行建設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研究和實踐的重點。

  “融”出活力互動新城區

  幾天前,開市客大陸首店在閔行開業,火爆程度引發空前關注。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這兩年閔行商業綜合體“開一家火一家”的情形。

  分析背後原因,當地有關部門認為“這是彌補歷史欠賬的結果”。過去一二十年,閔行中高端商業缺失、本地消費供給不足,那時的徐家匯可以説是閔行的“區外經濟中心”。這幾年,隨著仲盛商城、龍之夢、蓮花國際廣場、虹橋天地、七寶萬科、萬象城、愛琴海購物公園等一大批商業綜合體的開業,“來閔行”購物成為了新潮流。這些商業綜合體形成的互補共享的“商圈之鏈”,不僅讓相當部分的遠郊地區消費人群駐足,還吸引了市中心各區的年輕群體來體驗、消費。

  閔行區在推進國家産城融合示範區的實施方案中,重點提出要“以破瓶頸補短板促進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態環境改善,以共建共享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和城鄉融合發展”。為此,閔行區全力實施宜居宜業工程,補齊教育、醫療、文體、養老、交通、環境等領域的公共服務和城市功能短板,營造誠實守信自律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打造能“留住高端産業”的城市配套。

  “在閔行的幾大短板中,交通短板排在第一位。”當地幹部坦言,閔行地處上海中心城區西南,與浦東、松江、徐匯、長寧等7個區接壤,承擔了50%左右的過境交通,每日上下班高峰期擁堵是常態,莘莊更是全上海最堵區域之一。為了補短板,閔行在2016年專門制定了《閔行區綜合交通管理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動用多方面力量繪出了一張全區堵點地圖,並研究制訂了10多種辦法進行針對性破解。2017年,虹梅南路高架、嘉閔高架南二段兩條快速道的開通,大大緩解了S4、滬閔路、中春路等道路擁堵狀況。2018年,在全面打通58條“斷頭路”的基礎上,閔行又及時啟動了新三年28條“斷頭路”建設計劃……到去年底,閔行區全路網密度已達到4.41公里/平方公里。

  生態建設上的大手筆,更是讓這座城市變得更“綠”、更“清新”。目前,閔行區的森林覆蓋率居於上海第二,僅次於國際生態島崇明,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到10.35平方米;到2020年,閔行全區公園數量將由2018年的31座增加到100座,城市綠道則由2015年的3.8公里增加到150公里,中心城區主幹道力爭達到“可席地而坐”的標準。

  閔行教育事業的快速上升,也讓外界讚嘆。這幾年,閔行全面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並和上海交大、華東師大、上外、上師大、華東理工、上海中醫大、協和教育集團、世外教育服務公司等合作,引進了5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勇於直面發展中遭遇的瓶頸和短板,推動産業、城市、人文之間的活力互動、融合滲透,閔行正在“産城深度融合”之路上鑄造核心競爭力。

  紫竹高新區 産學研一體科學城

  坐落于閔行南部濱江的紫竹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國內唯一一家由政府、企業、高校聯合投資,並以民營企業為投資開發主體進行運作的國家級高新區。

  2001年9月12日,上海市、閔行區兩級政府決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學園區。園區規劃建設由民營企業紫江集團承擔,並依託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探索産、學、研一體化的新型科學園區發展模式。

  落成至今,紫竹高新區已形成以信息軟體、數字視聽、生命科學、智慧製造、航空電子、新能源與新材料為支柱的産業結構,吸引了以微軟、英特爾、可口可樂、印孚瑟斯、中國商飛、中廣核集團、東軟軟體為代表的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高端製造入駐。同時,紫竹也培育和孵化了一批業內有影響力的創業創新型企業。今年,科創板上市企業柏楚電子,正是由紫竹高新區培育的。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 打造“醫療自貿區”

  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是原國家衛計委和上海市政府的“部市合作”項目,一期地塊預計于2020年基本完成開發建設。背靠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從各大城市出發,都可高鐵直達,也決定了這個園區從一開始就承擔了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使命。

  目前,園區已實現了“1+8”的多元辦醫格局,即打造一個園區醫技共享平臺,同時引入8家醫療機構品牌,包括華山醫院(西院),國際品牌辦醫(泰和誠腫瘤醫院、新加坡百匯醫院、美中嘉和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綠葉克利夫蘭醫院),社會資本辦醫(星晨兒童醫院、慈弘婦産科醫院、覽海康復醫院)。

  今年4月底,市衛健委等五部門明晰園區社會辦醫十條新政,包括放開使用國內未上市的進口新藥,探索民營與公立醫院“機構對機構”的人才共享等,這些更讓業界形容園區為“醫療自貿區”。

  錦江樂園 而今夜市燈火璀璨

  錦江樂園是改革開放之後上海引進國外遊樂設施建造的第一家大型遊樂園,當年的風頭可一點也不遜色于如今的迪士尼。1984年10月1日,樂園試營業。開園5個月後,“雲霄飛車”落成,成為樂園的“王牌”。

  1995年地鐵1號線開始試運營,終點站就設在錦江樂園,那一年遊客蜂擁而至,創下年接待遊客230余萬人次的驚人業績。

  如果説當年錦江樂園是遊客們從市區趕來遊玩的“終點”,這兩年,到錦江樂園夜市“逛吃逛吃”,更像是申城市民夜生活的“起點”。

  2014年,錦江樂園將士林夜市引進園內。2016年,士林夜市正式落戶錦江樂園,今年更是發展成為包括台灣、四川、陜西、上海四地特色小吃的錦江樂園夜市,成為“上海第一個嚴格意義上規範管理的夜市”。

  革新村 水鄉古村落宜居宜業

  閔行東部的浦江鎮,有個“養在深閨”的江南水鄉——革新村。如今,這個佔地面積2.27平方公里的古村落擁有了全新頭銜: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不僅如此,它是上海僅有的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此外,革新村還是“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形成于元代大德年間的這處江南村落原名召稼樓,後更名為革新村,寓意“革新建業”。而今,大規模的“推進農民集中居住”正將革新村變為更為宜居,也更適宜鄉村生態旅遊的全新典範。新居住點上,還分佈了健身點、廣播站、村民活動室、農耕文化館、養老之家等公共配套,甚至連原先的河道都進行了疏浚,變得更有觀賞價值。通過村宅歸併騰出的1.93公頃商服用地、交由村裏統一運營的61幢閒置村居、全部實現流轉的1280畝農田,讓這個古村落的未來有了更多産業選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