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原創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力作涌現

2019-12-31 08:49:2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李佳藝 |責編:石麗敏

  都説上海是由來已久的“戲碼頭”,五湖四海來的好戲不斷,本土原創的缺乏卻是“痛點”。然而,過去一年,以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為代表的一部部舞臺力作在這裡涌現,獎盃和口碑的雙豐收,提升著上海原創的影響力。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進程中,不僅要讓碼頭更大,也要讓源頭更活。上海原創在過去一年繁花似錦,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機制的創新。

  “紅色三部曲”是如何煉成的

  從擔綱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開幕演出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到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上演的雜技劇《戰上海》和滬劇《一號機密》,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重要時刻,上海以這些屢創精彩的劇目構成“紅色三部曲”,禮讚英雄,謳歌信仰。

  “紅色三部曲”打動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都有真實依託。上海歌舞團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聚焦以中共地下黨員李白為代表的在隱蔽戰線上默默無聞的英雄;上海雜技團、上海市馬戲學校聯合創排的雜技劇《戰上海》以解放上海戰役為線索;上海滬劇院的《一號機密》講述了為保護中央文庫這個黨的“一號機密”,陳達煒、韓慧芳夫婦等地下黨員或英勇就義、或忍辱負重的故事。文藝評論家毛時安説:“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紅色資源。在創作紅色文化上,上海有當仁不讓的責任。”

  三部作品部部有新意,讓人們看到,紅色題材作品照樣能深入人心。《永不消逝的電波》突破了舞劇“拙于敘事”的短板,情節跌宕起伏,人物關係錯綜複雜。26塊可移動的景片,在電腦編程的調度下,騰挪旋轉,配合多媒體投影,實現了不同場景的轉換。編舞也十分具有當代感,為紅色題材賦予了青春氣息。《戰上海》創新了9種雜技表現形式,並在雜技技巧、道具上都有創新,多維度、立體地藝術再現了戰鬥時的壯烈場景。聲、光、電、影、景等現代舞美科技的運用,使觀眾直觀地感受到澎湃的衝擊力。一位觀眾説:“今天跟著孩子們一起觀看精彩的雜技表演。既有表現戰爭場面的驚險,也有唯美的畫面,意料之外的驚艷。”

  把每一場演出都當“第一場”

  一部部精彩的上海原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厭百回改。《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出爐,離不開10多次的深入創作采風以及20余次的研討論證,離不開數易其稿的劇本和反復論證的舞美、音樂、服裝方案。從試演到踏上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舞臺,《戰上海》劇本修改十余稿,原來的8幕縮減為7幕,縮減畫外音篇幅。明年3月該劇再登美琪大戲院,將有新升級。春節一過,上海滬劇院《一號機密》劇組又將踏上征途,明年2月14日至23日赴江蘇海安大劇院合成演出。

  好作品是好演員的磨刀石。《一號機密》首演前夕,韓慧芳、韓慧苓扮演者王麗君入選“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陳達煒飾演者朱儉則是上一屆“青年文藝家”。兩屆“青年文藝家”共演《一號機密》,正是上海文藝院團“一團一策”“一人一策”的精準點將。

  自2018年12月20日啟動首輪試演以來,短短一年時間,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已經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一百場。“百場”紀念演出在國家大劇院舉行,演出票提前兩個月就一售而空,現場觀眾反響熱烈:“今年第一次在劇場流淚了!”“太震撼了,每個人都應該看一場《電波》!”

  “文華大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實至名歸,再加上在全國各地的巡演,“電波熱”持續不斷。2020年、2021年的第二個“百場”、第三個“百場”也已全部排定。面對高強度的巡演任務,上海歌舞團的秘訣是把每一場演出都當成“第一場”。以王佳俊、朱潔靜為代表的演職員們,帶著對藝術的尊重和對舞臺的敬畏,從臺前到幕後縱情揮灑汗水。正是這樣百場如一的精神,才收穫了上海原創不斷輻射的好口碑。

  原創需要情懷,更需要機制

  過去一年,上海歌劇院在上演《圖蘭朵》等西方經典歌劇的同時,迎來一個原創“大年”。對去年首演歌劇《晨鐘》進行修改打磨的同時,歌劇《天地神農》於今年8月首演。首演夜,颱風“利奇馬”來襲,屋外狂風驟雨,場內座無虛席。原《音樂週報》副總編、樂評人陳志音説:“大幕開啟,有限空間擴展著無窮想像。神農的天地一目了然,神奇而不繁雜,神秘卻不詭異。”《天地神農》源於神話,卻落腳於人,讓觀眾看得懂,也聽得懂。

  《天地神農》首演剛結束,歌劇《田漢》也投入了緊張的排練,明年3月2日擬在上海大劇院正式公演。三部原創歌劇,前後經歷了數年的策劃和創作,如今一一開花結果。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説:“原創投入大、風險高,但仍是我們的工作重心。我們希望這些作品在開創性方面尋找新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上海歌劇院的品牌影響力。”

  院團注重原創,劇場方也積極投入。專注于音樂劇演出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了許多賣座的海外大戲,但原創情懷始終如一。“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一連做了8年,年年扶持。過去一年,文化廣場又向前邁了一步。

  從1—3月的作品徵集,到4月確定5部入圍作品,到7月底的劇本朗讀會,再到12月初《生死簽》《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後主》3部作品以“工作坊”形式與觀眾見面……一步步有條不紊,一個華語原創音樂劇的孵化新平臺呼之欲出。

  “這個過程就像是篩選一粒粒種子,看究竟哪些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説,整個孵化計劃僅用了不到200萬元的資金,就集聚起大量原創作品。更重要的是,平臺匯聚起業內資源,讓全國各地有夢想、有才華的創作者走到一起。他們將在上海,共同書寫華語原創音樂劇的未來。

  新的一年即將開啟,依託已有的成功經驗,更多的上海原創正在蓄勢待發,正欲攀登新的高峰。(記者 吳桐 諸葛漪)

  原標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舞臺力作涌現,碼頭更大了,源頭更活了

  獎盃口碑雙豐收,上海原創繁花似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