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足球 > 正文
豪門股權轉讓困局難破 中超“不良資産”該如何“轉陰”
2021-02-02 09:11:00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原定在2月1日下午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被臨時取消:按照計劃,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要向媒體通報收購中信集團在俱樂部當中所佔36%股權事項的進展——如果中信仍然持股,則“北京國安”這個京城球迷從1994年喊到現在的名字,就無法在新賽季繼續使用(“中性名”規定將於新賽季開始執行)。發佈會取消的原因,是“中赫”與“中信”尚未在轉讓價格方面達成一致,“1元錢”轉讓價格的背後,是約為10億元的債務總額。

  1月29日,中國足協規定的中性化名稱材料提交截止日之前的最後1個工作日,北京産權交易所挂出“北京中赫國安足球俱樂部有限責任公司36%股權”轉讓公告,委託方為中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這意味著中信願意將所持的36%俱樂部(公司)股權賣出,只要中赫拿出合適的價格並履行法定程式,這一轉讓便可成交。

  事情難就難在“錢”上。據記者了解,“中赫”與“中信”的股權轉讓談判並不順利,雖然“不順利”屬於重大金融活動的正常情況,但雙方在“錢”上的重大分歧,至少可以説明“不得不”收購中信股份的中赫集團,已經不再具備2017年以增資擴股方式成為俱樂部大股東那樣的“豪氣”。

  北京國安尚且如此,何況其餘。

  這是中國足球最有意思的地方:一邊擁有市場火爆的亞洲第一聯賽,另一邊國字號只有亞洲8強水準;一邊可以為多名外援送上年薪數億元的超級合同,一邊又要眼睜睜看著實力不濟的俱樂部欠薪、甚至破産解散。

  以中超為例,重慶和天津兩傢俱樂部已需要延期提交2020賽季工資確認單,此外用“冷冷清清”形容目前新賽季職業聯賽的轉會窗口並不為過。今年冬窗開啟時間為1月1日至2月28日,如今窗口期已過一半,中超聯賽的人員流動信息不用匯總便能數清:北京國安(新賽季名稱待定)、上港(更名為上海海港)、山東魯能(更名為山東泰山)3支四強球隊確定新帥(郝偉正式上任),球員方面更是只有石柯由上港轉投魯能,舒尼奇這名租借球員完成轉會——或許“蕭條”比“冷清”更適合當下的轉會市場。

  中國足協已經“壯士斷腕”,要在2021新賽季完成財務指標的健康化,限投、限薪、改名,都是咬牙硬上,“中國足球的泡沫到了不擠不行的地步”。

  但究其根本,中國足球的産業困境無非“俱樂部掙錢太少花錢太多”——在大量資本介入職業聯賽、足球經營“金融屬性”愈發明顯的時代,“讓俱樂部掙錢”或者“帶俱樂部一起掙錢”,才是破局根本之路:依靠中超公司拿出90%版權收入分給各傢俱樂部還遠遠不夠,足球産業需要更多的“增收項目”。

  一個健康的足球俱樂部,正常經營收入不外分紅、贊助、門票、比賽日收入和周邊産品開發幾大主項(投資商諸如金融、開發等項目及球員交易不算在內),一位俱樂部管理者曾跟記者抱怨,疫情前(賽會制前)日常經營各項開支幾乎翻倍,“就連主場比賽日安保費用都要7位數了”,但收入增長極緩,“所有俱樂部都扛不住”。

  受疫情所限,指望足球産業增收並不現實,各級俱樂部只能靠“節流”維持運營,但政策佈局可以逐步推進:下放更多經營權益歸俱樂部所有,幫助和督促俱樂部推進商務開發,讓球迷願意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和聯賽“添磚加瓦”——“發動群眾”是中國足球産業“增收”重要手段,對即將於新賽季接手職業聯賽的職業聯盟來説,服務俱樂部和服務球迷的意識,應該被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了。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標簽:中超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