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語記者李昌男:龍門石窟體現中國人的愛國情節

2017-06-08 12:04:2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萬慶麗

【多語種報道】朝鮮語記者李昌男:龍門石窟體現中國人的愛國情節

遠眺龍門石窟。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昌男):此時,我站在中國河南洛陽的伊河河畔,進入我眼簾的是氣勢磅薄的龍門石窟。多少年來,伊河養育了洛陽帝都以及中華文明啊!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和雲岡石窟並稱中國3大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5A級旅遊景點,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其實,剛來到中國聽到龍門石窟的時候,使我想起的是我親愛的祖國的龍門大窟。龍門大窟是朝鮮有名的景區,如果説龍門大窟以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人們眼球的話,龍門石窟可謂是以石匠們精湛的手藝和石窟自身溢出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讓眾人瞠目結舌的。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西元493年),之後歷經隋、唐、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位於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的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釐米。

   歷經了大自然的風霜和人世間磨難的龍門石窟,一些佛像至今已面目全非,但一點也削減不了它作為國寶級文化遺産的價值。因為它呈現的是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才華。

  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遊客們此時此刻也源源不斷的接踵而來,來到石窟前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

   這次我是以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外籍記者的身份來到洛陽,並參觀龍門石窟的,當我來到龍門石窟時,在我眼前呈現的是宏偉的石像和如同長龍搬的人群。這些人群當然是遊客。

   到龍門石窟旅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可以説是人山人海。我費盡週折擠進了人堆,爬上了天梯之後才能用心愛的攝影機把一尊雄偉的佛像記錄起來。

   觀覽龍門石窟的人流就像伊水源源不斷的河水般絡繹不絕,當我用鏡頭拍攝這些畫面時心中激起無限感慨。之前我在別的旅遊景點也感受過中國人高漲的旅遊熱情,但到龍門石窟旅遊的人數確實超出了我的想像。

   數千年的伊水日復一日地流淌,然而踏尋伊水河畔屹立的龍門石窟的中華民族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古代統治者及匠人們懷揣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繁榮復興的期冀在龍門石窟的岩石峭壁上刻下了一尊尊佛像雕塑。

   也因此數千年來這裡成為中國人的許願之地。然而這些被人們奉為命運之神的佛像卻沒能阻擋中華民族日後所遭受的災難與痛苦。

   不管是老百姓因日本侵華而置身水深火熱時還是民族江山被洋人大肆掠奪時,石窟的佛像們始終緊閉雙眼甚至無力保全自身。

   那是因為佛像雕塑不過是沒有血液和氣息的石塊。對中華民族而言真正的神靈是中華兒女熱愛祖國、燃燒自我的強大力量。

   正是那份力量使中國成為當今強國,也讓中華民族國富民安。

   現如今來到龍門石窟的人們對佛像雕塑已不再是崇拜和心靈寄託,而是懷著以史為鑒展望未來的自信與自豪之情。

   龍門石窟將中華民族先祖們的智慧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這樣一個真理——真正的幸福並不是上天所賜,而是富強的國家所賦予的。

   如果説古時候的龍門石窟佛像雕塑被統治者們宣揚為中華民族之神靈,那麼如今中華民族才是給那些佛像雕塑賦予新生活力的龍門石窟之神靈。

   正因為中華大地的先祖們憑著智慧與才能以及世世代代流傳千古的強烈民族使命感,才得以為後人留下如此燦爛輝煌的世界文化遺産的吧。

   是的,

   龍門石窟承載的是中國人民對祖國和家鄉強烈的熱愛之情。

   也因此,倒映在伊水之上的龍門石窟顯得格外壯麗,而找尋龍門石窟的絡繹不絕的人流也顯得格外壯觀。(編譯:金柯妤)

  李昌男簡介

  李昌男,男,從朝鮮來到中國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朝鮮語部從事多年。期間多次到中國的大江南北目睹了中國的發展。主要是用攝像機記錄在中國發生的中國人的美好故事的,去年他與多人一起完成的《北京和花卉》專題欄目受到了CRI眾多網友的關注。

【多語種報道】朝鮮語記者李昌男:龍門石窟體現中國人的愛國情節

觀覽龍門石窟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