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 讓古都洛陽曆史文明“活起來”
國際在線河南報道(高椏):作為13朝古都,洛陽曾先後6次進入世界大城市之列,最興盛時期城市人口超百萬,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著廣泛交流合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裹挾走了洛陽“帝都”的無上榮耀,卻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最厚重的歷史文明。
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今天的洛陽又有了新的名片。在發展新興産業的同時,洛陽也注重歷史文明的保護與傳承,讓“千年帝都”的歷史文明展現出勃勃生機,藉此也帶動了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今年“五一”小長假旅遊總收入達22.03億元。6月9至11日,“CRI中外記者看河南”走進古都洛陽,探訪“千年帝都”洛陽在歷史文明傳承與創新方面的輝煌成果。
讓文物活起來 詮釋典籍裏的歷史
洛陽曆史上先後有上百位皇帝在此執政,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作為我國歷史長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留給了洛陽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文化遺存:龍門石窟等6處世界文化遺産遺址,白馬寺、關林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省級84處,天子駕六博物館、漢光武帝陵、白居易墓等眾多文物遺址星羅棋佈,不勝枚舉。
世界文化遺産龍門石窟(陳建辰 攝)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但地面歷史文化遺存為啥屈指可數?”採訪中,“2017CRI中外記者看河南”記者團裏,有外籍記者提出這樣的疑問。帶隊導遊的話,解開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每一次金戈鐵馬,給文物帶來的都是一場劫難。正因為此,洛陽留存于地面的歷史古跡並不多,但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數不勝數。
導遊此言不虛。在洛陽盆地洛河兩岸東西不足50公里範圍內,分佈著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和隋唐洛陽城等五座都城遺址,人稱“五都薈洛”。這五大都城遺址包含了自夏至唐、宋近3000年中華文明與文化重要起源與發展階段的大規模遺存。
除了書籍古典,對歷史文明最好的傳承,莫過於歷史文明的發掘與展示。目前,隨著這些遺址的發掘工作的推進,很多文物已走出地面“活”了起來,成為世人了解中國歷史的最生動的“教科書”。
2015年4月,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天堂·明堂景區”全面開放。其中,天堂是武則天的皇家禮佛堂,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高的建築。經考古發掘,天堂中心柱礎保存完好,通過室內玻璃地板,可以看到天堂及其周邊散水、水渠、柱礎、四週廊屋夯土基礎等遺址的真實面貌。天堂也是徐克導演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的通天浮屠的原型所在地。
CRI中外記者在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合影(陳建辰 攝)
明堂是武則天執政的皇宮正殿,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體建築,明堂遺址項目通過世界上先進的聲、光、電手段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歷史轉化為絢麗的感官體驗,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詮釋洛陽曆史及盛唐文化,這種集歷史文化展示、遊客互動體驗于一身的傳播方式,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屬首創。
參觀完天堂、明堂,CRI葡萄牙語外籍記者拉法埃爾(Rafael Fontana)驚嘆地説,洛陽作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物古跡,令人震撼。
不過,更令人震撼的,是2017年6月11日奠基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二里頭遺址是夏朝的都城,被譽為“華夏第一都”。根據方案,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建成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範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在奠基儀式致辭中表示,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就是要讓古代遺址和出土文物活起來,讓文物保護成果惠及當地民眾,惠及民生,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有利於向公眾充分揭示遺址內涵,展示深藏庫房的文物,闡釋早期中國形成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
讓遺産走出“深閨” 提高洛陽知名度
歷史文物,是洛陽最知名的一張世界名片。據統計,洛陽市目前館藏文物40萬件,僅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現庫存文物就有30余萬件。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一直有個觀點:在保護好文物的同時,應充分展示文物本身的魅力和價值。對考古發掘成果的適時、有效展示和利用,不失為盤活庫存文物、發揮文物為社會服務功能、提高洛陽知名度的一種途徑。
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近年來,洛陽市嘗試將大量發掘的出土文物請出“深閨”,拓寬文物展示的市場領域,和外地博物館聯姻,讓洛陽的精美文物進入國內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品殿堂,實現異地共享,得到充分展示。
2011年,洛陽博物館組織了大唐三彩展到廣東巡迴展出,並參加了浙江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舉辦的相關展出。2014年4月18日,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和荊州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王城春秋”東周洛陽文明展在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開展,共展出洛陽東周王城遺址和東周墓葬中出土的銅器、玉石器和陶器等文物238件(套),歷時3個多月,為當地市民帶去了一場視覺盛宴。
洛陽博物館講解員向CRI中外記者介紹該館珍品——夏代乳釘紋銅爵(陳建辰 攝)
與此同時,洛陽博物館還積極走出國門,舉辦文物交流展覽。2013年,洛陽博物館參加了韓國國立扶余博物館舉辦的百年金鋼大香爐發現20週年特展。2015年,洛陽博物館在瑞典舉辦唐代洛陽大型文物展。
據統計,洛陽博物館先後在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獨立或合作舉辦了文物交流展覽,讓更多文化遺産走出“深閨”,得到更加合理利用,在國內外産生了積極影響,也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讓文化資源集聚 實現産業化發展
在傳承展示本地歷史文明的同時,洛陽也注重各種文明的交流,通過“引進來”的方式,産生集聚的力量,壯大本地文化産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洛陽博物館先後引入的具有異域風情的國外展覽有:秦漢-羅馬文明展、風格挪威畫展、非洲文物藝術展,讓市民和遊客不出國門就能近距離接觸國外文物。
洛陽古城是金元時期在原隋唐東都裏坊區遺址上興建而成的城池,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歷經3000年文化沒有斷代的現存地上城池。2016年,洛陽古城保護與整治項目一期開始動工,按照“分期實施、逐步推進”原則,首先啟動了文峰塔非遺文化産業園示範工程。
洛邑古城(洛陽老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洛陽市老城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項目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聚集非遺項目,引入國家、省、市級200余項頂級非遺傳承項目在此集中展示、交易,致力於打造最具權威的集傳承、傳習、展示、交易、文化創新于一體的傳承人大師創作、創新總部基地。
被尊為中國佛教“釋源”與“祖庭”的白馬寺,正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名寺。坐落于白馬寺院西側、規劃佔地面積約7.2公頃的白馬寺國際寺廟區裏,目前已建成緬甸、泰國、印度風格的佛殿,還預留了10個不同建築風格的佛殿區域。6月11日上午,“2017CRI中外記者看河南”大型採訪活動的中外記者,被這些頗具異域風情的佛殿吸引,不少外籍記者駐足拍照留念。
CRI尼泊爾語外籍記者拉姆薩爾(Laxmi Lamsal)參觀白馬寺時很有感觸,他談到:“佛教通過古絲綢之路傳播到很多國家,各國佛殿在這裡集聚展示,必將促進世界各國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進一步交流。”
CRI外籍記者在白馬寺採訪 (陳建辰 攝)
據了解,泰國風格佛殿是白馬寺國際寺廟區內最早修建完成的異域佛殿,由泰國友好人士投資建造,裏面供奉有釋迦牟尼佛骨舍利;印度佛殿由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與中方商定修建的,印度前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夫婦等親自參加了落成典禮;緬甸風格佛殿是緬甸宗教部負責的建設項目,于2014年6月落成。
河南省民宗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白馬寺作為中國第一古剎,在白馬寺佛教文化區修建國際寺廟區,對於加強白馬寺與世界各國佛教間的友好交往具有積極意義。
讓創新為引領 帶動歷史文明傳承
當年,通過絲綢之路,運到西方國家的,除了絲綢、茶葉,還有中國的瓷器,而瓷器的英文就是“china”,由此可以看出瓷器在世界的影響力。
洛陽市民李學武研製的牡丹瓷,將中國的唐白瓷與與洛陽的千年牡丹文化相融合,被稱為“永不凋謝的牡丹”,讓歷史文明有了新的載體,並走出國門,煥發出新的生機。
“讓唐白瓷回歸世界,讓世界認識牡丹瓷。”在製作牡丹瓷的同時,李學武還努力在傳承和創新中尋找發展之路,致力於傳統唐白瓷技藝的恢復,圍繞洛陽地域特色,設計、研發並製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河洛文化特色的陶瓷工藝産品。而牡丹瓷也成為洛陽、河南、乃至全國重要的特色文化。
今天的洛陽三彩藝術,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被稱為“中國最艷麗的陶瓷”,是中國工藝美術類別中的一個獨立門類,尤其是三彩釉畫作品、大型三彩環境藝術壁畫等,備受國內陶瓷藝術界人士的推崇。但30年前,三彩藝術給人的印象,還僅僅是墓葬出土文物,顏色單調,造型也只有馬、駱駝等。1986年,洛陽師專(現洛陽師範學院)成立壁畫研究室,該校老師與美術系畢業生郭愛和一起組建團隊,著手對傳承千餘年的三彩藝術進行創新發展。自此,洛陽三彩藝術走上了一條全新的發展之路,成為中國工藝美術類別中的一個獨立門類,並斬獲國內外多項大獎。
洛陽師範學院中國三彩藝術館工作人員向CRI中外記者講解三彩展品 (陳建辰 攝)
為了讓洛陽的三彩製作藝術更好地傳承與創新,2016年9月,中國三彩藝術館在洛陽師範學院新校區正式開館,利用聲光電、多媒體等創新設計陳展手段,展示了郭愛和30多年來創作的三彩作品及不同時期的“洛陽三彩”藏品,還有部分洛陽師範學院師生創作燒制的三彩作品。
歷史文明的傳承與創新,也越來越被政府所重視。洛陽市老城區在強化項目支撐的同時,堅持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並重,積極響應“一帶一路”“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戰略,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其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已轉化成真金白銀。
洛陽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的統計顯示,該市歷史人文遊持續發酵,2017年“五一”小長假,共接待遊客245.9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03億元。其中,傳統的歷史人文景區龍門石窟、白馬寺等依舊接待勢頭強勁,洛陽老城歷史文化街區、文峰塔非遺産業園區也表現不俗,3天共接待遊客待遊客約25.41萬人次。此外,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天子駕六、洛陽博物館等景區遊客量也呈持續高位運行。